【大美大冶 共同缔造】大美大冶 未来可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大冶实践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石程曦)“为什么”要开展共同缔造?

共同缔造“是什么”?

共同缔造“干什么”?

这是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之初,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发出的“灵魂三问”。

在“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基础上,大冶市学习共同缔造理念,用好共同缔造方法,广泛开展“大美大冶·共同缔造”活动,分类分批大力推进全市37个共同缔造试点城乡社区建设,在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时至今日,大冶已经有了一些答案。

村民“发言” “新图景”里有共同的梦想

今年春天,保安镇沼山村3500亩桃花“出镜”央视《春天的中国》栏目,青山绿水间,桃花粉嫩,油菜花黄,令人赏心悦目。

不到40秒的播出时间,却让沼山村人的意志更加坚定,他们努力的方向没有错。经过数年不断提升桃树品质、扩大种植规模,沼山村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每年春赏花、夏品桃、秋观景、冬有乐,总能吸引游人无数。

在今年6月沼山村成功拿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入场券后,作为核心景区的杨文昌湾更加憧憬着“宜居家园环境美、共富家园生活美、绿色家园生态美、文明家园民风美、善治家园和谐美”的新图景。

为此,村里特意请来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研究所专家团队。这个“高大上”的国家级规划团队,并不急于画图纸、出规划,而是从一家一户走访开始,村里建什么、怎么建,听听村民们怎么说。


杨文昌湾村民围坐在大树下议事


在杨文昌湾,有一棵110年树龄的香樟树。古樟流韵,它静默不言,却见证着这一方水土的点滴变化。

“家门口能不能安上路灯?方便晚上散步。”

“门口塘太小了,设施也比较陈旧,能不能进行扩建?”

“‘时空之城’离我家就一点点远,那个位置还没开发,游客不多,我现在提个建议,在这个路口做标志,引导游客进来。”

古樟树下的阳光议事厅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谋划村里的大事小情。

村“两委”和专家团队一边认真听,一边和村民们聊政策、说变化、谈发展。

一轮轮座谈会开下来,专家团队心里有了底,村民心里也有了底。在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及村庄规划方案一一出台。

“通过座谈会,告诉我们怎么开发这个地方,怎么让我们赚到钱,我们听了很高兴,我现在有信心把农家乐做好。”村民柯金娥高兴地说。

“经过讨论以后,大家决定还是以狗血桃为主,提升它的品质、品牌,作为村里‘生力军’继续打造。通过创4A景区这个机会,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经营民宿。”沼山村党总支书记张远兴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村里召开了在外能人招商恳谈会,大家对景区建设有着强烈的投资愿望,简张湾一位老板当场表态,带头打造10间高端康养民宿。接下来他们还将引导群众算好“品牌招商账、生态长远账、景区收益账”,鼓励乡贤能人积极出谋划策,一起投资家乡、建设家乡,共同缔造美好未来。

火石村菊花种植基地

与之邻近的金山店镇火石村,也把村里发展的“发言权”交给了村民。

火石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制定“联户分红”等收益分红制度,流转全村耕地1142.6亩,大力发展菊花产业。

在大家伙共商共议下,村里利用闲置的学校,配套建设了烘干厂、冷冻厂,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同时完成了自来水入户、产业示范园灌溉设施建设、沟渠改造等系列工程。

“过去是我们做什么,群众还不让做。现如今,群众要求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子越建越美、越建越好。”看着一茬茬菊花绽蕊吐芳、供不应求,火石村党支部书记陈林心里美滋滋的。

党员带头 人人出力共建美好家园

上世纪70年代,黄石地区近200名知青下到陈贵镇南山村三根祠湾,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起了一个3000亩的林场和一个2000亩的茶场,造就了如今林海苍翠、茶叶飘香的山中美景。

或许,共同缔造在那时就已埋下了“根”。

今年8月,三根祠湾入选省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发展遇良机,三根祠湾悄然发生着大变化。

“村里红色文化、知青文化深厚,要好好利用起来。”

“对,我们村大有文章可做。”

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里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退役军人、致富能人、妇孺老幼多次聚在一起,围绕村庄建设、环境改善、村史馆、文化馆、文化长廊建设等一起唠嗑、一起商量。

“我愿意无偿将自家柴房让出来,供村史馆建设”。老党员王全所毫不犹豫地说。

“虽然我们家里没有多少钱,但大家一起出力支持村史馆建设,我愿意出200元。”老伴刘细早也不甘落后。

党员带了头,群众纷纷响应,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的村民连宅基地都拿了出来。大伙儿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由“配角”变为了“主角”。

当“参与”的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共建”的意识便悄无声息地开枝散叶。三个月时间,三根祠湾拆违拆旧1600余平方米、发动社会力量和群众捐资捐物18.4万余元、投工投劳60余人次……重立“血水塘纪念碑”、建立纪念死难百姓的村史馆、打造“不忘国耻国防警示教育基地”、重新维修加固三根祠知青点,一个集警示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三根祠湾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灵乡镇大庄村幼泉纪湾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构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委会—村庄理事会—农户”三级治理体系,探索出了“理事会+合作社+土地(人口)+众筹”的“大庄模式”,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引下,幼泉纪湾更加如鱼得水。

危旧房屋拆除等,由村民出工出资自主建设;特色“小三园”等技术含量较低且工程量较大的项目,组织村民成立半专业施工队伍参与建设,按“半有偿半义务”标准象征性结算工资;道路升级改造、污水共治等技术含量高、施工复杂的项目,由理事会作为甲方,严格按照议事程序选择合适施工队伍进行建设。

当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了乡村治理最末梢,群众共建也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胜利社区召开共同缔造座谈会

居民共管 “高龄”小区焕发“新生”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共同缔造理念,从群众关心的实事小事入手,引导群众自发参与、自我管理,小到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大到小区的发展方向,让每个群众都能在组织中找到位置,让“高龄”小区逐渐焕发“新生”。

老船机厂小区共有5栋楼181户456位居民,建成于1978年,是东风路街道老旧小区之一,小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水、气等工程也相对滞后。如今随着各种改造项目动工,居民们参与小区管理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施工前出谋划策,施工中也不缺位。大家从居民中选出4名工程质量监督员、5名邻里关系协调员,为施工保驾护航,随时监督施工质量。

技术工人夏汉华在小区住了几十年,如今已退休的他,被“返聘”成为老船机厂小区工程质量监督员。对于自己的“新身份”,夏汉华乐呵地说,“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文明施工和工程安全很重要。我当了一辈子技术工,正好发挥余热,监督工程质量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小区负责。”

“上岗的监督员,架起了施工方和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能让施工方‘敲得开居民家的门’,随时倾听居民意见,同时监督员也能协助监督施工质量。”康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锁梅说。

同在东岳路街道的保康社区劲牌小区,小区居民自发组建了夕阳康乐队、国风旗袍队、工程监理队、环境卫生队等10支小区志愿服务小分队,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自治,不断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

而金湖街道铁路桥社区石头咀小区则从居民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入手,与居民一起共同制定“三个清单”,让居民参与小区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大提升居民共治共管共享的积极性。

在推进城市更新的道路上,我市社区和群众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各项建设和治理工作马不停蹄。

柯楼湾村民参与绿化维护

群众评议 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效果好不好,大家说了算。”在保安镇盘茶村柯楼湾,由退休老教师、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评选理事会,设计并定期开展“共同缔造积极分子”“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坚持“服务谁、谁评价”的原则,以提高群众满意度、生活幸福感为目标,发动群众健全共评机制。

陈贵镇针对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通过群众自评、村复评、片区党总支互评、党委考评的方式,定期评选“共同缔造之星”,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自开展共同缔造以来,我市始终以民心民意为“标尺”,常态开展各类群众性评选评比活动,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涌现出保安镇“十星级文明户”创评、陈贵镇“村晚”、殷祖镇“村读”、茗山乡“村BA”等一批群众文化品牌。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工作绩效的“金标准”。群众参与评价,其结果才最真实、最有效、最管用,才能在不断的正向激励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同缔造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在曹家晚村下角湾,经过13天的施工,打出一口180米深的水井。这口深井每天出水量可达200立方米,为该湾两口水塘带去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太好了,‘死水’终于变成了‘活水’,我们湾整体环境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村民们高兴不已。

“文明在哪里?我来告诉你。文明就在你身边,在你的生活里。”每到傍晚,保安镇盘茶村柯楼湾“幸福广场”上都会响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舞曲。

“现在开会不用人挤人了,平时茶余饭后还可以散散步,走走鹅卵石步道,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可谓‘一举两得’。”村民柯春生说起改造后的广场,由衷表示赞叹。

彭晚村“小三园”

而在茗山乡彭晚村彭家湾,围绕湾里一棵500多年的苦槠树,“树人坡”寻根文化园,连起了老一辈人的过去,也连起了年轻人的未来。

这一切变化,不过数月之间。随着共同缔造工作思路从“开展活动”向“体制机制创新”转变;解决问题的范围从“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向“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转变;推动工作重心从“城乡基本单元”向“县级层面转变”,在不断推动“五共”向纵深发展之时,大美大冶又将翻开新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与日俱增。眺望前方,大美大冶,未来可期。

责编丨璩  靓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作者:大冶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