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种植的季节,昨日,记者在灵乡镇风桥村名优茶花品种种植基地里,20多名“农事钟点工”正忙碌着在地里种苗、除草、施肥……处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家有4亩土地,从去年起全部流转给经济能人种植吊瓜,年流转金一共1200元,在2月初已经发到我们手里了。我又在基地里做临时工,月收入1500元左右,年收入约一万多元,算一算,今年今年家里能纯收入2万多元,还不用投入,没有风险,这都是土地流转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啊!” 灵乡镇芭山村贫困户姜权达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灵乡镇,像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还是在田间劳作,耕地、播种、浇水、施肥、收获……与普通农民干的是一样的农活儿,不同的是,他们下地挣的是工资。这类人群在当地有个称呼“职业农民”。 姜权达即是其中一员。在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记者见到姜权达时他正在地里割草施肥。“种自己的地,赚别人的钱”是姜权达对这种生产方式的总结。一天80元钱,干8个小时,天天来天天有工资。原来自己种地,一亩地一年才500元收入还得投资。现在做的还是自己熟悉的活儿,不用成本还有工资挣,打心眼里高兴。
“通过土地流转,既盘活了村里土地资源,又解放了劳动力,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可以得到租金收入,还可以直接成为产业工人,再拿一份工资。有了双份的收入,使贫困户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共赢新路子。”该镇镇长李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镇近年来坚持打造“三个灵乡”的发展战略,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村经济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地增值、农民增收的大事。在全镇中开展土地流转管理示范点,以点带面,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引导农民提高土地流转依法签订合同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消除了土地纠纷的隐患。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1.8万余亩,涉及农户5600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70%。经过土地流转,该镇逐步形成了苗木、油茶、香菇、林下养鸡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通讯员 张友江 记者 周雨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