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刘娟 张蕾 郑甜甜)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终将走过。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岁月在历史的年轮里退化成过去,往事早已凝成永恒。何其有幸,我们还能用勇气与甜蜜治愈了苦涩,用汗水浇灌出收获。
战疫、抗洪、扶贫、人口普查……当这些词语再现,总有一些清晰又模糊的脸庞和身影,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和美好!
爱上这群人!
“千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
他们,是千里驰援的逆行“天团”。
2月11日晚,钟南山院士团队核心成员周荣率领14人的专家团队来到大冶,同时带来2台荧光PCR仪、2台自动发光免疫检测仪和免疫试剂、核酸试剂共2万份,为我市提供技术支持。
2月12日0时10分,江苏省对口支援大冶医疗队抵达大冶。2月24日,江苏省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再次抵达。至此,来自江苏省五地十个县市区的68名白衣战士,肩负着救死扶伤千钧重担,冲在了我市战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向病魔宣战!仲崇俊、马航、顾红艳……当一个个名字从陌生变得熟悉,我们知道,春天已经不远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他们,是坚守一线的白衣天使。
从1月19日我市收治首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到3月13日疑似、确诊病例“双清零”,在这50多个昼夜里,袁念芳作为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起早贪黑,坚守隔离区查房、会诊,同江苏援冶医疗队的专家们一起讨论治疗方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患者治愈率达到97%以上。因贡献突出,袁念芳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并受邀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1月27日,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雷小玲(图中)接到通知,市中医医院将成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医院。58岁的她毅然担起整个病区准备及防控工作的职责,带领团队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改造建立起两个隔离病区。
在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有着一群逆行的“铿锵玫瑰”。最高峰的时候,市人民医院开设了10个隔离病区,参与救治工作的女性医护人员达到了304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主动报名,自愿加入战“疫”一线。产科护士长冯玉梅,一家三口都冲在了防疫一线;感染科护士长黄咏可,丢下刚满一岁的女儿,冲进了隔离病区,刚开始请不到护工,她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承担了医疗废物的清运;医务科副主任刘娜,从金湖卫生院隔离病区完胜归来,立马投身本院隔离病区,黑眼圈一天比一天深;ICU护士长苏祥凤,瘦小的身躯在护理危重病患时却总有着无穷的力量……
“尽绵薄之力,请帮助需要的人”
他们,是心系桑梓的爱心人士。
1月26日,劲牌公司将1000副中药配方颗粒捐送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2月5日,劲牌持正堂药业公司心系疫情驰援前线,为市人民医院捐赠了1560人份的中药颗粒。疫情期间,劲牌持正堂药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预防药品,源源不断送往抗疫一线。
5月26日,87岁的离休干部刘以山拄着拐杖来到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亲手将5万元党费交到组织部工作人员手中。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想用缴纳特殊党费的方式向党献上一份微薄之力,为有需要的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出生于1938年的程良伟退休前是灵乡镇卫生院一名医生,从医62年来,治病救人无数。在疫情发生之时,在家里人的一致支持下,他捐助1万元现金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他再三说,“他曾是一名医生,不能忘记医者仁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这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同胞情义。一个个企业彰显着“大国工匠”的责任担当;一个个海外侨胞、他乡游子书写着心系桑梓的舐犊情深;那一笔笔匿名的捐款、一件件从全国各地飞抵的物资……大冶抗疫战场上,无数的爱从四面八方赶来,汇成了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我也想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他们,是越挫越勇的抗疫之士。
2月20日下午,市民张先生和黄女士完成了我市首批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的捐献,以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社会。黄女士说:“在我生病的时候,医护人员不惧危险对我进行救治,我现在康复了,也想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也希望我的血浆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患者,祝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哪怕隔着门缝,我们也要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位”
他们,是扎实肯干的第一书记。
“哪怕隔着门缝,我们也要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位。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第一书记,我更有责任、有义务干在先、冲在前,守护好社区安全。”在风华路社区第一书记陈晓彦的坚持下,社区里没有“敲不开的门”。
她,是我市39名第一书记中的一员。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防疫工作力量,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我市在前期开展“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双报到”工作的基础上,向每个社区选派1名第一书记,全程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沉下去,查漏缺、纠偏差,不松懈、不停歇,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提供了坚强的作风保证和组织保证。
“总算不负所托,将东西拉回来了”
他们,是寒冬里的火红暖阳。
在我市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群志愿者组成爱心接力车队,自愿为我市运回各种所需防控物资。吴强、刘宗保也成为这个寒冬里暖心的“逆行者”,利用3天时间,他俩来回3000多公里,直至2月6日凌晨5时许,将一辆满载5吨84浓缩消毒水的货车从山东驶回大冶。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达到15000人。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志愿者们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穿梭在全市15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边到角。宣传劝导有他们、人员摸排有他们,卡口值守有他们、运送物资有他们……他们心中有爱,脚下生风,迎疫而上,奋战一线。
“别怕别怕,叔叔在”
他们,是风雨中的守护者。
7月7日下午14时,风华路矿业大厦路口因连续多日降雨,形成严重内涝。一名老人带着年仅五六岁的孩子被困在路边,一旁的市城管执法大队防汛应急人员吴细文见状,连忙弯下腰安慰着小男孩说:“别怕别怕,叔叔在。”随后将孩子小心抱起,蹚过积水区域。
正值汛期,大冶湖大港水位急涨。69岁的黄太忙用自家的老木船一趟一趟地运送防汛人员和物资到湖堤对岸;没人过渡的时候,他自己铲土装入编织袋,再送到湖堤对岸抢险处,架起了一条水上救灾通道。
暴雨无情,人间有爱。全市上下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凝聚起无难不克、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构筑起一座座坚强堡垒,吹响了防汛抗灾的号角。每一道防线,都留下了党员干部的足迹;每一道指令,都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每一次抢险,都是一场与洪魔的正面交锋;每一次救援,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全市500余个基层党组织和8000余名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成为防汛抢险的“排头兵”,乘风破浪,冒雨逆行。全市322支驻村工作组就地转为防汛抢险突击队,堤坝夜巡、抢险地段、群众家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每迈过一道坎,学业有一个提升,我觉得那是最快乐的事”
他们,是逐梦前行的高考“双雄”。
7月23日,高考成绩单新鲜出炉。黄石市文科及理科第一名均来自大冶一中,理科第一名胡安康总分685分,文科第一名彭涛总分631分。一个从不退缩的寒门学子,一个爱读闲书的阳光男孩,他们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踏平学习道路上的荆棘,全力以赴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驻村更要‘驻心’,只有多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
他们,是倾情帮扶的驻村干部。
“一把伞、一身便衣、一双沾满泥土的运动鞋,一口方言、一脸笑意”。这是市公安局警务督察室副主任明瑞安(图右)留给大箕铺镇石应高村村民的印象。他自己摸索出的“五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五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大大提高了扶贫对象的精准度。
从城区来到偏远乡村,他出谋划策,成了村民的“主心骨”;从局机关走进群众家中,他办实事解难题,成了村民的“知心人”。兴水利、修公路、改造危房,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开荒山、建茶园、育产业,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驻村十年来,市税务局驻江畈村第一书记邹胜昌在殷祖镇江畈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汗水。
在我市,像他们这样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从帮扶脱困迈向乡村振兴、从资金支持迈向产业扶持,一幅幅脱贫攻坚、共赴小康的生动画面正在村野田间徐徐展开。
“走得多了,路也熟了”
他们,是走街串户的普查员。
她叫汪翠霞,他叫张竞成,他们是一对母子,他们也是人口普查员。在一些复杂地段,汪翠霞常常带队实地走访,每天至少要行走两三万步,成了大家眼中的“活地图”。张竞成是大连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因疫情滞留在家。今年6月,他在结束网课后,主动报名成了一名大学生普查员,而他对妈妈的埋怨也变成了理解。
在我市人口普查一线,近4000名普查员深入大街小巷,起早贪黑抢抓入户黄金时段,走进千家万户。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那熟悉的身影总是在我们身边出现,用一支笔、一张表记录着我市的人口情况,共同为人口普查工作贡献着他们的一份力量。
“虽然我人老了,但我的心没老”
他,是“中国好人”陈彦珍。
9月29日,83岁的“中国好人”陈彦珍(图前排中)在陈贵镇陈贵村第一党支部会议室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完成了多年以来的入党夙愿。多年来,陈彦珍投资创办加油站,用创业赚来的钱资助数百名贫困学子,由他创建的“陈彦珍助学基金会”为一个个贫困学子撑起了理想的风帆。
“学校正缺老师,哪能说放下就放下”
他,是乡村教坛的守望者。
今年59岁的柯红,当教师已有40余年。柯红是茗山乡柯畈村人,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深知乡村人的艰难和对读书的渴望。他一辈子坚守大山,做一个执着的乡村教坛守望者。2019年,他被确诊为“左上肺腺癌”,却仍然坚守三尺讲台。“我已经59岁,明年就要退休了,趁现在身体还撑得住,多为孩子们做点事。”柯红坦然地说。
“亲帮亲,邻帮邻,我们都是一家人”
她,是爱管“闲事”的徐大姐。
今年68岁的徐秋莲是大冶有色铜绿山矿退休干部,也是一名老党员,本已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的她,带领小区内的退休老党员、老职工组建了“徐大姐文明劝导队”。她15年如一日,一直热衷于小区的志愿服务,不论是小区里的乱搭乱建,还是小区周边的摆摊设点,或是街坊四邻的矛盾难事,她总是要管一管、帮一帮、理一理。在她的示范和感染下,一家三代都在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11月20日,徐秋莲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柯梦然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