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局】擘画市域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开栏语: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进一步坚定转型信念,拓展转型内涵,注入转型动能,大力实施工业复兴和创新驱动工程,在新发展阶段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报今日起推出“‘十四五’开新局”系列报道,从“构建‘双区引领、五园支撑、多点开花’新格局、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之城、创新活力之城、现代空港新城、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幸福之城”等六个方面,描绘我市未来发展思路和远景规划。

风雨兼程,淬火成钢。面对极不平凡的2020,我市全力以赴应对大战大考,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追梦逐梦、筑梦圆梦,谋划“十四五”开局,我市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吹响市域一体化发展雄壮号角。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黄石“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的区域发展布局,抢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遇,我市加快构建“双区引领、五园支撑、多点开花”的全域发展格局,努力与黄石区域发展布局相呼应、相融入、相衔接。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周万榜)

“双核引擎”同发力

突出“双区引领”发展战略

在“十四五”新征程上,我市将以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和黄石临空经济区为主战场,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双核引擎”。

——高标准推进大冶湖高新区建设。大冶湖高新区坚持以“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对外开放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园区扩园开发建设、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产业引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完善、产城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持续进位,力争跻身全国高新区百强。

新形势下,大冶湖高新区将紧抓产业发展核心,坚持高新产业优先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重的导向,推动产业高新化、集群化发展。

做大生命健康产业,主要是做大劲牌健康白酒市场份额,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芳香日化产业制造基地;做强装备制造业,提升换热器、东贝铸造等产品竞争力,引进头部企业,盘活汉龙优质资源;做活新材料产业,推进融通高科、祥邦、展旺等企业在光伏+储能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铝材产业向工业型材转型升级,做实全国第三大产能基地的发展格局;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我省光芯屏端网产业,建设制造基地,重点在电子显示和智能穿戴两个细分领域,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做全拉长产业链条;同时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金融服务业,推动普罗格、佰鲜都、有色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按照“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理念,大冶湖高新区适度超前规划功能区域,加速健全园区配套服务,加快布局数字园区新基建,完善场景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融合”智慧园区。

围绕大冶湖高新区定位目标,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西北片区建设,整体打造“一心、两轴、三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一心”即创新核心区;“两轴”为创新驱动发展轴和产业集聚发展轴;“三区”指产业集聚区、生活服务区、生态景观区;“多园”则按照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等原则,围绕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建设产业专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态势突出、生态人文环境优越的产业示范园区。

——高起点推动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发展。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加速推进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开发建设。坚持“对接顺丰、承接光谷、依托本地、孕育科创、错位协作”的思路,大力发展临空制造业,打造成为高端临空制造业集聚区、黄石临空经济发展核心区、大冶城市副中心。

主动融入全域发展格局。“要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打造与临空经济区相匹配的发展格局!”市委常委、黄石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还地桥镇党委书记王细军表示,区·镇的工作要突出临空特色,紧盯“国际化临空经济区、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临空国际商贸中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部副中心”的建设目标,坚持“两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成规模”的工作思路,努力构建“三轴五区”的发展大格局,全力以赴推进临空区建设。同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六稳”力度,做好“六保”工作,统筹推进“战疫情、促发展”,奋力打造黄石、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和重要增长极。

加快构建临空经济发展格局。发展临空经济区,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初步建成环境美好、功能清晰、动力强劲、特色明显的园区中心。到2025年,实现临空经济区与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以园区为中心的发展先行区,完成骨干路网和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引入虚拟空港。第二步,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生态旅游业为特色,强化临空服务配套功能。到2030年,基本建成多式联运体系,形成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部节点,基本形成临空产业体系。第三步,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临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中部地区临空国际贸易中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部副中心,建成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宜居宜业的临空经济区,有力带动黄石城区、大冶和“武鄂黄黄”区域经济转型提升、跨越发展。

产业集群挺脊梁

壮大“五园支撑”镇域经济

灵乡镇、陈贵镇、金湖街道、保安镇、金山店镇等5个乡镇和街道将依托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块状经济,推动镇域经济强劲发展,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梯次接续的重要增长极。

——灵乡镇重点打造高端金属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铸造、非金属功能材料特色产业集聚园区,成为大冶工业副中心,争创全国百强镇、全省乡村振兴和“三产融合”示范镇,同时重点打造“四个灵乡”。

通过科技创新,完善研发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转型升级,全力建设中国(中部)新材料工业重镇;充分利用“中国劲酒”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依托劲酒灵乡毛铺生产基地和秀美山水,打造中国劲牌文化健康旅游目的地;借助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78名、全省十强第6名的优势,积极开展“争先进位”活动,持续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城镇品质提升工程、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农旅融合发展工程,着力打造全省十强、全国千强综合实力样板镇;充分发挥该镇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区域资源特色优势,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把315省道沿线村建成一定规模的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和高效、美观的农业生态走廊,努力打造文明进步、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社会安定的大冶地区最富宜居魅力乡镇。

——陈贵镇重点打造全产业链牛仔纺织服装产业园、装备制造生产基地、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发展壮大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争创全国百强乡镇。

围绕“和美富强”的总体定位,积极融入“五城建设”,接续建设“五大名镇”,再塑工业强镇新优势,勇当黄石市“多点支撑”和大冶市“五园支撑”排头兵,从全省经济发达镇跃升至全国经济发达镇,奋力谱写重铸辉煌、重塑形象新篇章。力争“十四五”期末,建成2个百亿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达60家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80亿元,工业制造业对镇域经济贡献率超70%。

——金湖街道重点打造钢铁建材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非金属产业园,建设全市现代物流枢纽产业园区。

围绕“一个目标(争当湖北省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两个方向(坚持绿色转型和“三产融合”发展方向)、三大园区(打造钢铁建材、现代物流、新材料三个百亿产业园区)、四大抓手(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绿色发展,抓好海虹物流园和鹏鹤智汇物流园建设,抓好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抓好乡村旅游、康乐养生、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达到15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达到2亿元。

——保安镇重点打造集非金属材料、新型建材于一体的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湖北省绿色新型建材园,形成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配套新基地。

——金山店镇重点打造黑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发展生态农业和新型轻工业,打造绿色发展示范镇。

百花齐放春满园

促进“多点开花”错位协同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区域协同战略,提倡错位差异化发展,支持推进农业乡镇和山区乡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地一特色”、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金牛镇依托鄂王城遗址,继续壮大发展特色农业及生态康养,重点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康养休闲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

——刘仁八镇立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农村民俗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林特产业,重点打造国家农旅特色小镇、荆楚文旅名镇。

——殷祖镇立足古建、白茶、杂果、红色文化等传统特色,依托董家口生态旅游区、南山头革命旧址等资源优势,打造古建之乡、茶果名镇、红色旅游名镇。

——大箕铺镇对接协同大冶湖生态新城,发挥与黄石园博园隔湖相望、临近大冶城区熊家洲新区的优势,挖潜全镇“农商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黄石市现代化郊区新城及康养休闲特色小镇。

——茗山乡发挥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高标准建设芳香特色小镇,加快建设“芳香+产业链”,打造为芳香产业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武汉城市圈都市后花园。

——东风农场重点发展数字渔业和生态旅游业(垂钓康养),配合光谷东创新大学城建设,打造都市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光谷东科教新区。

——东岳路街道依托尹家湖片区,借助城市更新重点提升商贸服务发展能级和人居服务能力,重点打造城市商业娱乐中心、高端商务中心、健康医疗中心。

围绕“双区引领、五园支撑、多点开花”的空间布局,我市推进市域产业一体化布局、协同发展。北部打造光谷协同创新示范带,主动对接武汉光谷和黄石经济开发区,承接创新资源;中部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带,依托315省道、蕲嘉高速和武阳高速,突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绿色发展;南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形成以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古建文化为特色的城镇群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借助城市更新进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一批乡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乡纽带作用,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作者:大冶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