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硕引博” 智“汇”铜都——我市新一批49名高学历人才到岗就职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宋露露 文/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社会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素。正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广泛吸纳人才,并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才,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近日,记者从市委人才办获悉,新一批49名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双一流”大学本科学历学位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即将分赴我市32家事业单位、医院、国有企业工作。

“十四五”开局之年,新一批人才的到岗,势必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

近年来,我市从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按照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结构要求,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储备了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后备力量。自2016年以来,围绕“铜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公开选聘事业单位急需专业人才的方式,先后引进了175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进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队伍。

这些人才选择大冶、来到大冶,或站到转型发展的前台、或扎根乡村振兴的一线、或置身社会治理的先头,为大冶经济腾飞、品味提升、质感升华添砖加瓦。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市以包容、创新、真诚、贴心的城市姿态,为这些人才打造出了一个能干事、有空间、底蕴足、后方强的精彩舞台。

为什么是大冶?他们用青春给出坚毅回答

“我在读大学和研究生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和室友都是大冶的。”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大冶时,目前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林壮给了记者一个非常朴实的回答——大冶人身上有着淳朴、善良的特质。

林壮回忆,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部分大冶同学或者室友在学生会里面工作。他们做事认真、性格大气、为人善良、颇有闯劲,这些品质给了他深深的触动。当时的林壮就在心里暗暗决定:如果以后有机会来到大冶工作,和大冶人共事,那将是莫大的荣幸。

毕业之际,林壮心里的愿望和当时我市的招硕引博计划不谋而合。他当即决定报考,最终作为此次49名高学历人才之一进入到市委组织部工作。

林壮今年25岁。面对未来,林壮说,从工作层面上讲,自己还只是个“小学生”。但市委组织部这个新“班级”里面的优秀“学长”“学姐”们,给了他许许多多的帮助,他自己也会慢慢成长,不断学习。“我只想着勤勤恳恳地做事,为组织部乃至大冶的发展做更多有益的事。”林壮的回答恳切而又坚毅。

2013年,刘栋从武汉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之后一直在银行工作。目前,他已经作为高学历人才被我市引进,在市国资公司工作。而这个转变,基于他本身的过硬本领和他心底的乡愁,更源于我市的迅猛发展。

“大冶作为百强县市,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迅猛,经济活力充足,创业干事机会多,居住环境美好,生活幸福指数较高。”作为大冶人,刘栋对于家乡的发展有着主人翁的骄傲,但外出求学多年,也让他对家乡巨变有着旁观者的艳羡。不过,无论如何,这份藏于心底的乡愁总指引着他一步步回到家乡,参与家乡建设。

刘栋说,回到大冶工作的契机源于我市的人才引进计划,计划中提到的培养机制、激励支持政策等,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经过笔试、面试、考察,刘栋顺利进入到市国资公司。

“在三十而立的人生节点,既然做出了这个重要的抉择,哪怕远方风雨兼程,也要勇敢走下去。”刘栋说,未来,他将怀揣梦想,不断强化自身学习,静心沉淀自己,勤奋工作,用心用情做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大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怎样的大冶?他们在基层寻到未来方向

在近年引进的175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中,他们大多数是以“青春之姿”来到大冶。有的是少不经事的毕业生,有的是初入社会的工作者,而绝大部分人才引进之后进入到了发改、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部门单位。如何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更深入地加入“三个大冶”建设?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实践给出了答案——基层!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李加志,2017年通过急需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来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

入职三年来,李加志有两年半时间驻守在金牛镇精准扶贫一线,主要负责内务管理、建章立制等日常琐事杂事,既谈不上惊天动地,也并非急难险重,但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先后被评为“优秀驻镇工作队员”“推进精准扶贫突出个人”。工作之余,他还积极研究绿色建筑相关专业知识,在全国建筑物理学术年会发表了论文。可以说是“工作业务两不误、双提升”。

2016年9月同样是通过专业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到我市工作的黄思思,目前在大冶湖高新区负责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4年多来,她始终扎根于基层一线,不断打磨自己、提升自己,侧重在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寻求更多的实践机会。

“刚开始的时候,我一说话就怯场。”黄思思坦言,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自己能力的不足和想用自己所学、所思参与并见证大冶发展的志向存在着“断层”。而正是在基层这几年扎扎实实的锻炼,填补了她参与大冶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缺失”。目前,她已然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并持续在自我完善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情、才智和汗水。

对于在基层和一线的成长,长期和项目打交道的程浩有着深刻的感悟。“记得刚加入重点局就被调往城东北片区建设指挥部作为项目总工来培养,统筹管理片区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虽然是“科班出身”,但这样的现场经历对于他是弥足珍贵的。对池塘围堰清淤、路基开挖回填压实、土质改良、雨污水管网铺设等一道道施工工序的深入接触,让初入行的程浩对于市政道路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

伍桥BCD地块项目、新美BC地块项目……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经验,让程浩一步步成长起来。目前,程浩作为市城建重点工程服务中心骨干在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挂职锻炼,负责现场的项目管理。

越来越多的引进人才在基层得到锻炼,他们中的一部分目前都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股室的中坚力量、业务的行家里手。

凭什么大冶行?爱才更懂才有温度有格局

对于人才,我市可谓是“求贤若渴”。无论是在政策制定、机制激励、服务打造,还是在组织培养、机会提供、环境提升等方面,我市均以高标准、高规格、高效率推进,对人才在思想上高度关怀、在政治上紧密关注、在工作上时刻关心、在生活上细致关爱。让人才来到大冶之后,有施展空间,有发光舞台,更有温暖之家。

2017年10月,现任金湖街道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的江楠,经我市事业单位急需专业人才公开选聘进入市融媒体中心担任新媒体编辑。2020年8月—2021年8月她被选派至武备社区任第一书记,2021年6月得到提拔重用。

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江楠满怀感激,“大冶非常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而且打破传统干部提拔壁垒,敢用、真用、善用年轻干部。”江楠说,在被引进之后,我市在培养规划、教育培训、时间锻炼、谈心谈话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爱。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成长起来,从一开始的编辑业务岗位再到社区第一书记的基层锻炼,最终走上了领导岗位。

作为年轻干部的程琪和吴志新,在这方面有着同样的感受。无论是在不同岗位锻炼、工作链条的延伸拓展,还是在思想变化的调整、生活困难的解决方面,组织上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些干部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业绩、干出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头日渐足了起来,为我市发展作贡献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据了解,我市“十三五”时期引进各类人才126人,发放住房补贴107.5万元;先后推荐选派20余人到驻京联络处、省信访局、黄石市委办、黄石市纪委监委、黄石临空经济区等重要职能部门和精准扶贫、项目建设等一线岗位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能力提升、业务深造、成长成才的机会;建立市领导联系慰问制度,每年对优秀人才代表进行走访慰问;不定期开展多轮次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调研摸底,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等等。

此外,在岗位待遇、津贴补贴、家属安置及子女入学等方面,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

也正是我市这些工作做得细致、做得贴心,才回答了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凭什么大冶行的问题。

未来,我市还将不断地创新人才引、育、留、用举措,统筹政策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推进、机制运行,坚持环境优先、服务在前,持续做好人才政策激励和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引才“洼地”和用才“高地”,让更多的人才在我市安家、扎根。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周春明

总编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作者:大冶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