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大冶】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冶篇章贡献高新力量

云上大冶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论断和重大使命。今年2月,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顺利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实施路径和思路方法。作为国家高新区,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牢牢把握“五个以”的实践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冶篇章贡献高新力量。

一、建强产业支撑,让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五个以”实践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冶湖高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坚持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依托园区传统制造业的优势,通过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数据上云”,推动传统产业工艺装备、产品技术、业态模式等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加快布局发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长城汽车强链补链工程、电子信息产业园满园工程,加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的招引力度,打造新兴产业增长极。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未来产业承载空间、强化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加快未来产业主体培育、打造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构筑未来产业人才高地,前瞻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积极参与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引导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聚力科技创新,让发展活力更加充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我们要不断强化“高”和“新”两大优势,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集聚区、科技创新策源地。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更高水平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队建设,全面构建“大企业强、新物种企业多、中小企业活”创新企业矩阵,加快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产学研用对接,全面提升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链接武汉优质科创资源,持续用好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等平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加强与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谋划建立概念验证中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加快建设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营造浓厚创新氛围。积极搭建技术供需匹配、科技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共享等合作平台,大力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联合科技攻关机制,推动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三、提升保障水平,让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打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环境支撑”。迈向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补足短板,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设立“营商环境日”,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树牢“企业无事”理念,持续擦亮“双千”、亲商政企“午茶会”、社会观察员“圆桌会”等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效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重点改革,进一步激发内在活力,助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二是持续优化园区环境。以建设“生态城+智造城”为目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补齐产城功能短板,打造绿色低碳园区。三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加强园区大气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水环境整治,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双碳”园区和“无废”园区建设,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罗家桥港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区。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提质,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

(作者: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许加兵)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