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 “丰”景这边独好 跟着央视沉浸式感受我市秋收画卷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张蕾 通讯员 宫少华)10月23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直播特别节目,走进我市殷祖镇,现场直播秋收“丰”景。

作为鄂东粮食主产区,我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水稻迎丰收 机械收割效率高

春播一粒种,秋收满担粮。眼下,正是粮食收获的时节。23日下午2点,央视总台记者鄢艳来到殷祖镇七冲村水稻种植基地,跟随央视镜头,只见一片片金灿灿的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将一垄垄水稻收入“囊中”。进入收割机滚筒中的稻穗,经过脱粒、筛选等工序,秸秆碎屑从出草口“吐”出,金黄的稻谷则通过粮管旋转臂被装入运输车辆中,整个收割过程一气呵成。

“这些收割机上全部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精准定位收割机的位置,并将运行轨迹进行实时回传,精度可以达到1米之内。”在直播中,鄢艳给观众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机屏幕实时查看到稻田的收割情况。系统数据不仅能够作为稻谷补贴的重要参考,同时,还能够方便农户科学调度农机,抢抓农时开展收割。

“借助北斗系统的精准定位功能,进行机械化收割作业,更加省时、省力、高效。”该种植基地负责人表示,现在300亩的水稻田,大概5台收割机用1天时间就能全部收完。

“小田并大田”  高标准农田为粮食丰产打基础

机械化收割,在相对平整的大田块里操作起来效率会更高,也更容易产生规模效益。

为此,近几年,我市持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集中合并的形式,将一两亩的小田块变成五六十亩的大田块,方便机械化运作,俗称“小田并大田”。如今,全市农田中,七成都是高标准农田。

除了“小田并大田”之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看!这些灯是去年安装的,别看他不起眼,但可以将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60%左右,减少一半以上的农药使用量!”随着鄢艳手指的方向,大家的目光聚焦在稻田一侧的太阳能杀虫灯上,远远望去安装好的杀虫灯像一盏盏“大灯笼”,不仅成为农田里的一道新景观,更为害虫布下了“天罗地网”。

据了解,太阳能杀虫灯可科学合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和杀虫效率高等优点,不需要外接电源,太阳能白天贮存电量、杀虫灯晚上使用,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引诱害虫扑向光源,害虫触碰高压钢丝网后即被电击,灭杀的害虫落入底部专用的接虫盒内。

如今,在七冲村高标准农田里,水稻从最初的育秧,到排灌、施肥、防治,再到最后的收割阶段,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运行。“整个合作社3000多亩的水稻,日常的田间管理仅需2人就能全部完成。”殷祖镇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农户”对接“大服务”  联营机制助农增收

收割机轰鸣,运粮车奔跑,一派繁忙景象……现场,刚刚收获上来的水稻,趁着“热乎劲”,下一秒就马上被装进了路边的货车里。这些货车全部来自金牛镇的一家米厂——超丰米业有限公司。

原来,早在这批水稻种植之初,超丰米业就和种植户签好了协议,种植户按照超丰米业客户要求的品种来种植。成熟后,超丰米业按照之前就拟定好的协议价格上门来收购。稻谷收割后,会被立刻运往超丰米业进行加工,销往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说到未来发展,种植户伍仪建充满信心,他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这种联营模式,他家的稻谷比市场收购价每斤还要高出三四毛钱,每亩田可增收400元,日子咋能不越过越好呢?

今年,我市种植水稻42万亩,预计产量20万吨。截至目前已收割完成90%以上。在喜获丰收的同时,我市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引入科技农业,探索多种机制,为粮食丰产蹚出新路径。

责编丨张  敏  周春明

编审丨李  珍  赵辅拥

监审丨冯一波  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