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三十而立绽芳华 辉煌可期再出发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开栏语:30年众志成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30年砥砺奋进,大冶经济步步腾飞。30年春风化雨,铜都变化翻天覆地。

在大冶建市30周年到来之际,大冶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从经济、社会、企业、事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展现大冶30年来的辉煌成就,共同见证新的历史。

一座城,三十而兴。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大冶撤县建市;1995年元旦,大冶撤县建市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以此为开端,大冶发展掀起了崭新篇章,开启了新的纪元。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出了攀登的高度。2012年,大冶成为湖北省首个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县(市),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2018年,大冶湖国家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创新驱动主引擎;2023年,大冶跻身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优秀行列,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中排名第七,全省排名第一;2024年,大冶在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中排名55位,实现八年八进位……砥砺求进的路上,大冶用30年时间,造就了一座迅速崛起的工业之城。

高新区产业园

蝶变——“碳”索未来逐绿前行传统产业华丽转身

天地一烘炉,举世无双冶。

大冶,因“冶”得名。沿着历史脉络望去,矿冶文明早已冶炼出这里人的文明之光。

在大冶境内,目前已探明的金、银、铜、铁、硅灰石、方解石等矿产63种,硅灰石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序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冶500多家矿山上,曾经活跃着近10万人的采矿大军。当时,每9个大冶人中,就有1个从事矿冶开采。截至2006年,大冶的资源型产业经济总量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0%。

但当青山已老,铅华已褪,曾经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的城市,往往容易“容颜”消逝、风光难再。“早转早主动,迟转更被动,不转没出路”——在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之下,转型,成为大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6年6月,大冶黄金湖会议“横空出世”,如同一场风暴,冲刷着积淀在大冶人血管里的恋矿情结。

会上,发布了“关、停、并、转”近1000家“五小”企业;停止审批矿企,封存一批矿井,引导100亿元民间资本转向等一系列如同“壮士断腕”般的重磅举措。从此,自发进行经济转型发展路上,大冶人同舟共济。

冯家山硅纤

2006年10月破壳而出的冯家山硅纤有限公司,便是大冶人改写矿产资源开发方式的印证之一。自获得冯家山采矿权后,该公司董事长王德强便意识到,过去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已然被时代所抛弃,摆在眼前的,是一条全新的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的采冶之路。

如今,空中鸟瞰冯家山硅纤生产车间,白墙蓝顶在翠绿叠嶂间分外显眼。置身中控室大屏幕前,生产线一览无余。据介绍,生产线上安装有高清摄像头和温控感应设备,数据实时传输,显示在大屏幕上。

记者现场看到,硅灰石原矿石进入生产线后,从提纯、气流粉碎、分级、封装、打包等环节,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干预。“还有你看不到的效果。”王德强说,通过生产线的每一块硅灰石都会被吃干榨尽,不留一点废料,连最后的矿渣都利用起来生产刹车片。

科技化的生产模式背后,赋予了产品新的生命力。从冯家山走出的硅灰石,从过去300元一吨的原矿石价格,如今经过矿物提纯、形态加工、表面改性等工序后,摇身一变为硅灰石矿物纤维,成为当今世界上性能卓越、绿色环保型功能材料,以每吨8000元的价格畅销海内外。

驰目铜都,以冯家山硅纤为缩影的“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的绿色画卷正在全面铺开。

冯家山硅纤鸟瞰图

铜绿山矿历经4期建设,从最初露天开采,到露天井下联合开采,再到全面转入井下开采,开采方式历经多次调整;付家山矿业投资3000余万元,开展选矿污水处理后回水利用工艺流程技术改造,打造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可处理8000吨污水,提高产能的同时实现零排放;在武钢资源集团金山店矿业有限公司地下近500米采矿现场,“宝罗机器人”在巡检作业,地面智慧矿山管控中心,机器人操作手张剑通过5G数字平台远程监控……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大冶这片热土上,道不完。一片片绿意正在矿山之中蔓延,实现了由内到外的绿色“蝶变”。

在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更多的传统产业也在跟随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矿冶之乡,飘出酒香,一句“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在劲牌这艘巨轮的带动下,大冶的劲鹏制盖、劲佳包装、华兴玻璃等一批配套企业纷纷技改扩能,迅猛发展,汇聚成大冶的百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川滇交界,“大冶制造”正在发挥着关键作用。由大冶市迪峰公司生产的换热器,在白鹤滩水电站中,既解决了设备运行过热问题,又能大幅节省能源消耗,为输送巨量绿电贡献“大冶力量”。近年来,大冶市以迪峰为龙头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正迅猛崛起。目前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有企业128家,实现产值130亿元。

而今,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转型的纵深推进,人们欣喜地看到,大冶这座曾经的资源枯竭城市经过奋力拼搏已经成功实施逆境突围,实现了由依赖资源到超越资源的华丽转身。

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腾飞——逐“光”前行“驶”向未来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四千年前,熊熊炉火燃起在铜都大地,矿井下的鐝声,敲开了世界黎明。而今,时光流转,再次踏入这片传统与创新并重的土地,“一块屏”和“一辆车”的“新兴”炉火绵延不绝,再次照亮城市之光。

走近位于高新区的大美科技,站在一块超大尺寸的LED显示屏前,记者看到,屏幕色彩十分鲜艳,画面显示活灵活现,即便斜着看也不影响观赏效果。大美科技研发总监叶华敏介绍,“通过模块化拼接,我们可以生产出各种造型、尺寸巨大的显示屏。我们生产的LED屏模组,可以衍生出无限的可能。”

大美科技生产线

目前,大美科技已投入450条LED封装产品线,年产400亿颗LED封装灯珠,同时投入了4条LED模组生产线,年产400万张模组,总产值近7亿元。

近年来,我国商用显示屏行业发展迅猛。站在这样的“风口”,大冶市抢滩布局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对接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玻璃基板、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和电子元器件等,以晨信光电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

大美科技、信永辉电子、仕上电子等一系列电子信息企业在不断推动技改创新,融圈入群,订单量日渐攀升。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呈由点及链、聚链成群的态势蓬勃发展。

信永辉工作人员在黄光车间进行检测

有的放矢,“的”在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清晰,而“矢”则是将一条又一条产业链建设得更加完整,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有针对性地招优培强,为工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2021年,大冶成功引进长城汽车,这意味着我市发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一股造车新势力正在加速崛起——以长城汽车大冶基地为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孕育成型。

时代所见证的,不止是长城汽车的“横空出世”,在大冶新能源和智联网联汽车发展的大舞台上,更多的“角儿”登台献艺,各施所长……

  晨曦微露,尹家湖畔,无人驾驶清扫车驶过,带走垃圾,留下洁静。这是湖北于万公司“黑科技”产品——新能源环卫车。

尹家湖畔“大冶造”无人环卫车

“独角兽”企业融通高科,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能攀升至全球前三;华锦智能装备生产的离合器压盘、曲轴,成功打入华为、比亚迪等产业链,成为“问界”系列新能源车供应商;立中车轮,全球第四大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抢抓新能源车轻量化风口,依托大冶铝型材产业,进军宝马、长城等汽车产业链……到2026年,一个500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诞生。

目前,大冶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企业15家,实现产值164.4亿元。“新兴”向荣的脚步声中,大企小企“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大珠小珠”皆落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玉盘”中的兴盛景象。

起势——“氢”装上阵擘画蓝图未来产业大有可为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三十年来,大冶市各项指标实现飞跃增长,而今,站在新起点,逐梦路更宽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

当下,正值中国全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进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氢能作为全球公认的终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中国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大冶市抢抓国家布局氢能新赛道的绝佳机遇,积极谋划了“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氢储运加、氢能源车辆采购与运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生态,将新建1座绿电制氢工厂、3座综合能源站(加氢、充电、加油一体),搭建氢能产业智慧运营平台与城市氢能数字化治理体系,购置动力运输设备及建设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吸引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优质企业落户大冶,形成千亿级氢能产业链。

绿电绿氢项目

  2023年3月26日,金湖街道姜桥水库旁,全国首个岩穴储氢技术科研攻关项目动工,这也是湖北省第一个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更是大冶市历年来投资体量最大、向上争取中央资金额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全的绿色新能源项目。

与此同时,国家级重点项目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大冶换流站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计划2025年12月建成运营,年发电量400亿度,相当于半个三峡电站,以大冶为圆心、200公里为半径的中三角区域,未来20年的电力需求无忧。

善因汇聚,汇聚成铜都大地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现如今,大冶市形成了“3+2+1”(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产业、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氢能)产业体系,以产业之“进”支撑起工业高质量发展之“基”。

大冶三十而“立”。再回首,有艰难,有改革,有奋斗,有辉煌;企业破茧重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底盘变大,实力不断增强。

大冶三十而“丽”。开发区大有希望,从30年前的荒芜一片,变成了黄石-大冶两级的工业主战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风华正茂,阔步向前。

大冶三十而“励”。千年铜都,化身现代化新城,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登高图远,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丨张    敏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