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30载 铜都焕新彩】大冶湖高新区:三十而立谱华章 攀高向新正当时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刘泽乾 黄双穗)1994年,注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一年。

那一年,大冶撤县建市,千年古邑迈上了发展新征程。

同一年,设立城北经济开发区,一颗充满希望与未来的种子就此萌芽。

三十年沧桑巨变,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演绎着一个新时代的传奇。

2005年,城北经济开发区从市级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成为湖北省首批17家省级开发区之一。2015年,与省级灵成工业园合并申报,更名为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8年,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大冶湖高新区正瞄准奋进全国百强高新区目标,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园区”和“鄂东科创高地、先进制造标杆、绿色低碳园区”,努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大冶湖电子信息产业园

蓄能 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成势

何为高新?是高处攀登者,是迎难而上者,是不断创新者。

当下,科技创新风起云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经济版图。

在大冶湖高新区,一项项重大成果持续涌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在加速照进现实——东贝电机携手华中科技大学仅用两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超高效变频压缩机电机”,COP值达到2.15,刷新国际同行COP值2.05的最高水平,东贝压缩机出货量跃居全球前列;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船用LNG(天然气)发动机高低压储供气技术,填补了国内LNG船舶生产领域技术空白。

经过上千个日夜的不懈攻关,金诚信终于研制出首台国产高原型内燃铲运机——KAT307;星锐科技以铝加工技术研究院为技术支撑,拥有专利345项,在高端工业铝型材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大冶湖高新区正以科技创新塑造着发展新优势,在不断寻求突破的执着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据统计,2023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1年的190家增至2024年的406家;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9家,其中国家级7家;新增省级科创“新物种”企业18家;劲牌公司、东贝铸造等一批重点企业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创新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主体和要素融通创新、协同创新,因此,创新生态的营造,体制机制的改革尤为重要。

近年来,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大冶湖高新区始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更新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每年列支1500万元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大冶湖高新区在武汉建立离岸科创中心,吸引10余家科技型企业进驻;与湖北理工学院共建首批省属大学科技园,促进园区80余家企业与武汉高校开展研发合作,大学科技园在2023年全省大学科技园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加快推进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197家企业、共计235条技术、融资、人才需求实现线上匹配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3年,累计登记技术合同843项、成交额50.11亿元。

近三年来,聚焦主导产业突破发展,大冶湖高新区先后攻克70余项关键技术,其中不乏领跑全国的“高精尖”项目。

“圆桌会议”

提质 推动产业发展攀高向新

2021年,长城汽车落子,开启了大冶湖高新区进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之路。

与长城汽车一路之隔,世界第四大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立中集团加速布局。投资6亿元,在大冶湖高新区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汽车轮毂生产基地。

更有东贝铸造刹车片、诺博汽车内外饰、精工底盘等一批配套项目相继落户,建成投产。

“大冶湖高新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铝型材加工基地,条件得天独厚。”立中车轮质量总监李海庭说,公司产品上游涉及铝材料,下游是宝马、奥迪、长城等汽车厂家供应商,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前景广阔。

此外,大冶湖高新区毗邻武汉新城、光谷科创大走廊,距武汉光谷也不远,处于全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万亿级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

据立中车轮财务部负责人陈庆盼介绍,公司2024年全年计划产销轮毂235万只,1—12月份已实现产销185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35万只,涨幅达23.33%;产值达6.43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33亿元,涨幅达26.08%。

可以看出,以长城汽车大冶基地为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孕育成型。

在大冶湖高新区,不仅有“一辆车”,还有“一杯酒”“一块屏”。

劲牌公司

一句“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在劲牌这艘巨轮的带动下,大冶的劲鹏制盖、劲佳包装、华兴玻璃等一批配套企业纷纷技改扩能、迅猛发展,汇聚成百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以大美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抢滩布局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对接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惠盈显示科技等一系列电子信息企业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融圈入群,订单量日渐攀升。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呈现由点及链、聚链成群的态势蓬勃发展。

大美科技试产显示屏器材

把握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大冶湖高新区锚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力争到2026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大健康和光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成长为300亿、200亿、100亿级产业集群。

增效 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50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配套产业园拔地而起,一栋栋崭新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和厂房涌动着发展的热潮;长城汽车产业园、融通高科新材料产业园、攀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日益完善,成为一个个优质企业蓄势腾飞的有力平台。

栽好梧桐树,迎来百凤栖。三年来,大冶湖高新区先后组织参加大冶(北京)产业投资推介会、黄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投资招商推介会、湖北(黄石)—北欧(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大型招商推介活动10余场,累计新签约长城汽车、立中车轮、大美科技、卓玉光学检测、兴冶重工等重点工业项目118个,总投资额近500亿元。

以“硬件”招企,更以“软件”留企。

“包保秘书全程跟踪服务,相关手续办理没有让我们操心。”安立信智能终端及新型ITO模组显示项目从考察、洽谈到开工建设一气呵成,以“拎包入住”的方式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园,这让项目经理揭鹏非很满意。合同签订、注册登记、税务办理、项目备案……原本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的一系列手续,在大冶湖高新区各职能单位的通力协助下,仅4天时间就全部完成。

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在靠前服务上做“加法”,大冶湖高新区创新推行“六证同发”、分阶段施工许可,将施工许可申报材料由原来20余项精简到8项,审批时间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助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创新推行“三进”改革,建设基层政务服务“微站点”20余个,设立24小时“智慧政务+链式就业e站”,打通了便民利企“最后一米”。

深入开展“双千”、亲商政企“午茶会”、营商环境社会观察员“圆桌会议”“政银企座谈会”“我为企业找订单”等助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办证、用地、融资、用工等问题400余个,累计为园区重点企业授信融资3.1亿元,帮助重点企业招工引才2.2万人。

“企有所呼、政有所应”的营商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三年来,大冶湖高新区累计新开工劲牌白酒产业园、东贝铸造、中都装备制造、健翌机床等重点工业项目101个,总投资额366.54亿元;新投产融通高科、森牛日化、惠盈科技等重点工业项目87个,总投资额293.76亿元。先后有27个重点工业项目共计11次代表大冶市参加黄石市项目拉练活动,取得4次第一、2次第二的优异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智芯科技产业园、立中轮毂、中都装配等一大批新招引的重点项目,持续追加投资建设二期厂房扩大规模。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美科技、绿冷智能装备制造、卓玉智能装备产业园、智慧光电产业园等重点在建项目也正在谋划启动二、三期项目建设……良好营商环境引发的“二期现象”形成了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可喜局面。

迈入发展新纪元,城市能级成为各地营商环境比拼的最新赛场。在大冶湖高新区,按照“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理念,城西北和攀宇工业园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把触角延伸到卫生、教育、商业、文体、生态环境等民生配套,全面推进区域治理,骨干路网和重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平安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与品质城区建设互促共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展望未来,大冶湖高新区人意气风发,雄心万丈。

在最新发布的《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中,新的蓝图已全面铺展。大冶湖高新区正朝着奋进全国百强高新区一路前行,努力为大冶走在全省前列、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冶答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丨张  敏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