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30载 铜都焕新彩】大冶实验高中:辛勤耕耘结硕果 一路“蝶变”谱新篇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建校以来,大冶实验高中以“让实验之光照亮学生的七彩人生”为宗旨、以“明德、悦己、格物、弘毅”为校训,践行“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理念,想方设法地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的“源头活水”。

而今,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改革征途中,大冶实验高中一路跋山涉水,构建出了一幅学生“文化与艺术素养齐飞”的美好画卷,展现出一所“新样态”的学校风采,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起势腾飞。

校园全貌

校园之变——新风貌开启新未来

沐浴着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春风雨露,1986年,大冶县东风路中学应运而生,1996年9月18日更名为“大冶市第五中学”,2004年5月26日,更名为“大冶实验高中”。2017年,搬迁至熊家洲,并启动新校区改扩建工程,总投入3.5亿元,于2021年底基本完工。

如今,踏入这片全新的校园,一个词萦绕心头——“底蕴”。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并重的特点,让学校既充满厚重的文化气息,又焕发着昂扬的朝气生机。

——在广场上,巨幅地雕和八本铜书屹然挺立,铜书内容节选自《论语》《孟子》《礼记》中的经典名句,突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

——四条校园道路,两纵两横,分别取名“静安路”“正心路”“至诚路”“中和路”,路名源自《大学》《中庸》,意在教导学生做人要方方正正,为人处世要正心正念正行,始终让自己走在正道上。

——三栋教学楼里,每层走廊都挂有精选古今中外书画名家的影印作品,一条杰出校友长廊横贯综合楼南北走廊,学生日日穿行其间,享受经典熏陶,提升艺术素养,树立远大理想,汲取榜样力量。

在如此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浸润下,一股奋起直追的“气和劲”在校园中悄然升腾。

2024年,大冶实验高中高考全面丰收,再创佳绩。特殊本科、本科上线人数持续五年实现攀升,600分以上6人;特殊本科228人,较2023年净增79人,上线率达15.44%;本科1062人,较2023年净增108人,上线率达71.9%;体艺特长生双上线率77.2%。学校再次荣获黄石市高考质量优秀奖。

此外,一批又一批学生在三年的时光中,实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2024年毕业生樊琪,中考全市排名1498名,高考成绩603分;2023年毕业生曹树南同学,中考全市排名1427名,高考成绩636分;2022年毕业生金楚天同学,中考全市排名1385名,高考成绩628分……一个个“逆风翻盘”的案例接连涌现,代表的是,学校为每位学子量身打造的成长蓝图,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绽放独特的光彩。

校园广场

思想之变——全方位守护促成长

从成绩平平,到高分“逆袭”,怎样理解大冶实验高中的转变?

有校长说,让实验之光照亮学生的七彩人生,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办学宗旨,我们努力将大冶实验高中建成一所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有老师说,一改过去重学习轻生活、重成绩轻心理的不足,以导师甚至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深入交流交心,将赋予学生更为充沛的成长动力;有学生说,学习的烦恼、心理的困惑,能有老师一对一倾听指引,学习与成长道路都将顺畅很多……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一言一语间,道出的都是大冶实验高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与初衷。

——在办学理念上,学校注重“校长思维”:老师、干部、职工,站在校长的角度思考;奉行“学生主义”,学校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是学生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将立德树人的文化因子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真正把“仁爱,是为师的根本”贯穿始终。

——在规章制度上,制定《大冶实验高中人才培养标准》。从人才的高可靠性、高成长性、高品质度等三方面提出15条具体指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可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倚仗的人生财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石彤的妈妈对此颇有感触,讲述了孩子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巨大改变。她说:“由于某些原因,孩子刚进校时很不适应,幸亏班主任田坚老师悉心关注,在闲暇之余主动找孩子聊天,帮她打开心结,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现在笑容逐渐增多,她的学习也跟上,成绩也不断提升。”

像石彤这样的例子不是个例,在大冶实验高中,有专门留给老师和学生之间“一席话”的时间,每个学期,每位学生最少会单独和老师沟通两次,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让老师能够和学生所思所想同频共振。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冶实验高中的又一张闪亮名片。学校建立了高规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三名专业心理老师接受学生预约,常态化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此外,还与湖师大荆玉梅教授团队合作,面向师生、家长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提升了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思路一变天地宽。理念的转变,模式的变革,正于无形中激活大冶实验高中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校园读书声

教学之变——多举措开辟新方向

如果说,思想转变带给广大师生更多的是一种舒心,那么在不断改革创新的教学方式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敢与强校试比高”的信心。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实行“一二一”工作法:校长、党员干部、学科带头人和任课老师每天都要复盘头一天的“一件事”,回顾今天的“二件事”,并规划明天的“一件事”,不断发现和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学情调查,找准教学中的靶点。

在课堂之中,牢牢把握住“学、教、练、考、评”五字真言。通过理顺五要素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实现五要素目标的一致性,做到先学后教、先练后评。课程安排上,整合一天内“学与练”的时间,做到有学必有练。

在教师成长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聘请专家来校调研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计划。培训内容立足课堂,着眼教师素养,为青年教师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跟踪指导,助力青年教师能力素养快速提升。

2023年,学校进入“数字化与人文精神”高质量发展2.0时代。该校瞄准学生成长指数、教师专业指数以及质量迭代指数,运用数字技术,坚守人文精神,开辟不一样的质量提升道路。

一个个课堂上真抓实干的“硬举措”,为学生节节攀升的成绩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艺术涵养的“软培育”上,学校同样蹚出一条新路来。

2022年,大冶实验高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书法课程,根据各年级不同层次合理设置书法教学课程内容。同时,定期邀请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以及全省范围内的书法名家定期进行授课,通过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校校合作,让书法教育成为大冶实验高中的特色名片。

目前,在大冶实验高中校内,开设有书法高考班,这也是黄石地区乃至湖北省内,第一所开设书法高考班的高中。

经过一年多的书法特色课程建设,2023年10月,大冶实验高中成功通过省文联与省书协的检查验收,创建成为“湖北省兰亭学校”。在全市范围内引起较好的反响,带动了一大批中小学开展书法素质课程,为弘扬中华传统书法艺术文化,营造书法文化氛围做好建设。

伴随着学校师生创新奋进精神不断焕发,动能更加强劲,学校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基础教育观测基地、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重点示范学校、国家级“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兰亭学校、黄石市示范学校等称号。

展望未来,大冶实验高中将持续瞄准学生成长指数、教师专业指数,以及质量迭代指数,运用数字技术,坚守人文精神,推动大冶实验高中进入高质量发展2.0版本——数字化与人文精神时代,努力建设一所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编丨张  敏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卫学平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