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古时一洪炉,今世成“绿”冶。大冶,这块神奇的土地,国土面积1566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辖10个乡镇、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国有农场。
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冶时时引发人们的瞩目: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不久前,“县域经济100强(2019年)榜单”发布,大冶再进10位,位列第74位,居全省之首……
翻看大冶的经济版图,产业支撑脊梁厚实,高质量发展路径日益清晰——高端装备制造实力雄厚、大健康产业发展强劲、节能环保逐步壮大、新材料加速布局、电子信息蹄急步稳、纺织服装色彩艳丽……卷起了发展千重浪!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70年来,大冶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新中国发展鸿篇巨制中不可或缺的生动样本。
梦想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大冶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步履铿锵地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坚持创新驱动,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当好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鄂东转型发展领头羊。”大冶市委书记王刚介绍,上半年该市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6.7亿元,增速8.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为近5年以来最高水平。
壮士断腕 从矿冶之城到生态绿城
大冶是座资源型城市,已发现和探明的重大金属矿、非金属矿多达44种。
千百年来,依托资源创业致富的大冶人不计其数。本世纪初,大冶500多座矿山上有近10万人参与采矿,每9个大冶人中就有1个从事矿业开采。数据显示,2001年,全市七成的工业经济总量、六成的税收、七成的就业都来源于资源型产业。回想当年景象,那真是一场“成长的烦恼”。“路是灰的,水是黄的,天是暗的。”
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延续千年的资源之“利”,变成发展之“累”。2008年,大冶被列入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资源枯竭之后,大冶向何处去?“以经济转型为重点,推动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机制五位一体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
壮士主动断腕——从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开始,对“五小”企业实施了最严格的取缔,全面打响了“呼吸保卫战”。1300多家“五小企业”全部关停,近300亿元工业产值、超10亿元利税从账面上抹去;落后的钢铁、煤炭、水泥产能全部关停了,占全省产值1/3的烟花爆竹产业全部退出……为绿色发展腾出了环境空间。
新鲜血液注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向生态化、集群化、高端化迈进。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渐成规模,形成“4+1+2”多元化产业体系,构筑起大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市委科学定位:将大冶打造成武汉城市周边“生态旅游新区、养生养老新城”,努力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市长周军说,大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春风又绿铜都地,明月时时照我还!
如今,这里的生态乡村发展如火如荼,“一区两园七朵金花”大放异彩,形成了以龙凤山庄为代表的“农文旅”“农林旅”,以楚天香谷为代表的“农工旅”,以沼山乡村公园为代表的“农商旅”、以黄金湖休闲度假村为代表的“农水旅”等融合发展模式。果蔬节、玫瑰花节、桃花节、香李节、荷花节、年货节层出不穷。一年四季有花看,一年四季有果吃,形成了具有大冶特色的生态乡村游新格局。“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不虚此行。”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来自武汉的100多名游客游玩鄂王城生态园后,纷纷点赞。
随着GDP“绿色因子”不断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正成为大冶新的支柱产业。近5年来,该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6.1%。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来自大冶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大冶采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不足12%。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大冶人用10多年再造一个“新大冶”。
技改升级 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生机
金秋,位于大冶市的新冶特钢炉火正旺。产销两旺的背后,是脱胎换骨式的技术改造。
自2017年10月以来,该公司开启长达13个月的大规模技改,总投资近20亿元。
效果立竿见影。生产与原料堆场全封闭,工业废渣全回收再利用,废水循环使用零排放,余气、余压、余热全部发电,废气排放低于国标50%以上。
技改带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董事长徐文平算账:今年,该公司年产值将突破70亿元,利税10亿元。
不增加一亩占地,立足存量变革的技改升级是最快的增长方式。几年前,大冶铝型材产业曾因高能耗、高污染饱受诟病,有人建议直接砍掉。市委、市政府冷静分析后,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标准,倒逼不达标者退出。
在宏泰铝业污水处理车间,污水经过四道工序处理后被循环利用。污水排放在线监控室里,检测仪器与环保部门平台联网工作,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为减少环境污染,污水处理后的污泥烘干后,以每吨2200元的价格倒贴“卖”给危废处理企业。据统计,宏泰铝业每年环保运营费用超过3000万元。大冶市华厦铝业有限公司用天然气换煤,减少气体排放一半以上,公司每年成本增长近3000万元。
多家铝型材公司斥巨资采购进口的熔铸炉,上马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环保设施,治水、治气、除尘,多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曾经异味扑鼻、噪音刺耳、粉尘漫天的场景不复存在。
华力科技率先从家用铝型材向工业铝型材转型,研发生产高性能铝镁合金,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动扶梯、船用耐腐蚀件等。全市17家铝型材企业年产值51.63亿元。
今年2月,大冶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铝型材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全力培育产业龙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铝材和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将大冶铝型材产业打造成为全国高端民用铝型材特色产业集聚区和铝型材集散地。
来自大冶市经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市纳入动态管理技改项目71个,36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全部纳入省级项目库管理,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91.9亿元。
截至6月底,该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2.92亿元,同比增长40.7%,年初确定的“十大”技改项目全面开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四大传统工业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延伸链条 产业同心圆加速扩大
8月29日,大冶湖国家高新区。
随着红盖头缓缓揭开,大冶汉龙汽车自主研发的首款大型SUV——“旷世”闪耀下线,现场一片欢呼。
这是大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2016年,汉龙汽车作为大冶建市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110亿元新建汉龙汽车产业园;2017年7月,首辆“大冶造”汉龙汽车整车下线,正式拉开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序幕。
在大冶汉龙汽车轮毂有限公司铝合金轮毂车间,闪着金属光泽的汽车轮毂排着队,滚下生产线。目前,以汉龙汽车为龙头,轮毂、发动机、内饰、汽车零部件等为配套的汽车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跻身国内一流汽车制造基地行列。
物流车、专用车,充电桩、充电场站,智慧车联网……在大冶湖国家高新区,总投资25亿元的湖北懿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该产业园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研发制造、建设运营。一期建成达产后,将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年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年税收超过1.5亿元。“
劲牌公司预订1亿只新品酒瓶,天天催货。”自7月以来,湖北劲华玻璃有限公司开足马力生产。
7月26日,占地240亩的新厂房,斥资3000余万元采购的电窑炉生产线点火试产。劲华玻璃选择落户大冶,除了被优良营商环境吸引,还缘于与劲牌的良好合作。落户大冶后,劲华玻璃一年可为劲牌节约成本3000余万元。如今,从各式酒瓶到化妆品瓶,劲华玻璃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半径也从湖北延伸到全国。
不光是瓶,还有包装盒。围绕劲牌公司拓展产业链,湖北劲佳包装有限公司仅用6年时间,把数百万包装纸盒卖到全国40多家知名大企业。2018年,该公司成功入选“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名列第82位,成为华中地区领头羊。
眼下,总投资过百亿元的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以劲牌为圆心,玻璃、包装、制盖、物流等总投资过百亿元的配套项目陆续上马,产业同心圆正加速扩大。再造一个劲牌,未来可期。
今年以来,大冶市坚持“项目为王、干事为先”,重点实施五个十大重点招商、技改、服务业、民生、科技创新项目。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50个,完成全年任务 61%;全市88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按照时间节点同步完成计划目标任务的有59个,同步率为67.1%。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8月份,实现签约项目59个,投资额220亿元。
创新驱动 先进制造动力强劲
2018年4月28日,黄石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大冶推进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王刚说,借这块金字招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先进制造业之城。
一年多来,大冶湖高新区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策源地,不断转方式、调结构、聚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并进、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创新与开放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该区加快实施五大产业布局,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发力,形成全产业链,推进园区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抢占“产业制高点”。同时,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省级及以上技术研发平台达32家,新增黄石市级创新平台27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
通过3年的努力,高新区将打造1000亿级汽车产业集群、500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3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200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1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力争规上工业产值过2000亿元,税收过百亿元,成为黄石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湖北冯家山硅纤有限公司瞄准硅灰石纤维细分领域,“十年磨一剑”,建成世界一流工厂,生产出品质全球领先、高纯度的硅灰石纤维,让原本普通的大冶硅灰石身价翻了30倍。
湖北实美科技公司投资1.4亿元,力推产品二次转型,汽车零配件、电力配套设施、高档工业装饰材料等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黄石艾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生产14种超高效压缩机电动机,通过部级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接连获得4项湖北省科技奖……
5G时代来临,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迎来风口。大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大冶普罗格智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搭建的智能物流系统走向全国,量产刚刚“满月”的普罗格智芯已收到6000万元产品订单。在深圳中亚硅谷(大冶)产业基地,信永辉科技已经投产,汉瑞通信科技、合顺泰科技、博凯晟科技、智云联车科技等企业已签署投资协议。
大冶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先进制造业对经济拉动明显。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2%,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8.5%,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8年,大冶高新技术企业达71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90.0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62%。新认定省级科创平台7个,完成省级科技成果转化25项。
莫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伴随着新时代的号角声声,一个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的新大冶,正阔步向前。
(转载自湖北日报9月20日19版)
责编丨罗仲楷
值班总监丨占剑锋
值班总编丨刘凡池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