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欢乐日子,大多数人会与家人共同度过。然而,市福利中心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大都不能如愿。他们有的没法儿回家过年,有的只是与亲人短暂相聚。庆幸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
“这里比家更好”
今年80岁的罗厚首在敬老院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
三年前,罗厚首被自己的侄子送到这里来。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各种不适应,突然要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熟识的人,内心的恐惧感与孤独感油然而生。 罗厚首回忆说,“刚来的时候觉得很孤单,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就想到侄子了,想回家。”
罗厚首介绍,他和妻子结婚以后,多年来都没有孕育子女,在妻子四十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就离他而去了,此后就一直是自己一个人过,如今侄子是他在世上最亲的亲人了。“现在我在这里住习惯了,我觉得这里挺好的,甚至比家里还好,每天一日三餐都有人照顾,没事儿我就看看电视听听戏曲。”罗厚首对戏剧很感兴趣,在宿舍里也存了很多以前的老光碟,没事儿就拿出来看看。
虽然说敬老院千般好,但一年一度的春节也是象征着团圆之意。除了一些实在是没有亲人在世的老人,其他老人们都会被各自的子女接回去住上几天,等到上班以后,在把老人给送回来。“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侄子还把我接回去吃了一顿团圆饭,完了以后我就回敬老院了。”罗厚首说,自己在敬老院里住的挺好的,不愿意回家给侄子添麻烦。
敬老院里的“大管家”
“王爹爹一直以来都是院里的仓库管理员,老人们的生活用品之类的,平常都是由他来负责管理的。”敬老院的负责人冷春梅向记者介绍,王爹爹全名叫王佐才,是罗桥王家庄村人,2004年的时候被亲人送到当时的罗桥养老院,2013年都兼并到福利中心来了。
王爹爹介绍,少年时期因为家里条件却是贫穷,原本娶了一个老婆,并育有一子,但是在那个年代,就连大人都时常吃不饱肚子更别提小孩子。因为没吃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活活被饿死了,后来老婆也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一个人过太孤单,来这儿爱可以跟大伙儿说说话,挺好的。”王爹爹说道。
从2004年到现在,王爹爹在敬老院已经生活了13年了。今年过年,因腿脚不方便就没有回去。王爹爹说,敬老院里的春节一样多姿多彩,大家一起看演出,吃饺子。春节虽然没跟亲人团圆,但却跟“家人”团圆了,在他眼里是一样的。
如今,王爹爹早把敬老院看成是自己晚年的“家”了。
一年到头唯盼春节“团圆”
程西生今年60岁,头发花白,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程西生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三岁的时候,他得了小儿麻痹症。由于治疗不得当,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由于自小患病,后一直没有成家。
说起2004年农历九月初八,程西生尤其印象深刻。他说,自己是当天住进来的。
程西生家里有兄弟姊妹7人,上头还有一位86岁的老母亲。兄弟们已各自成家,而母亲年老体弱也无力照顾自己。为了不拖累自己的亲人,他自主选择来到敬老院。
“我觉得敬老院挺好的,两个人一间房,天气好了就出去晒晒太阳,下雨天就在宿舍里几个老人聊聊天、打打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有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帮助我们、照顾我们。”程西生说,自己是一年四季住在敬老院的,平日里兄弟有时间就会不定期的来看看我,除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以外,其他的都挺好。
人都是充满着感情的动物,尤其是老人的情感更是敏感,活了一辈子,在他们心里没有什么东西重的过骨肉亲情,哪怕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时常惦记。在小年当天,程西生就被自家的兄弟接回去了。“能回家过年我还是很开心的,虽然说敬老院的生活也很好,但毕竟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的时候能跟家里人完完整整的团聚。”程西生说,原本家里人要他在家住到元宵之后再回敬老院,但是他不想给家里人增加负担,所以住到大年初五就自己回来了。“这么多年,我独自在敬老院,也学会了把对家的思念埋藏在心底。”(记者 潘雪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