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鑫)从药用菊,到祭祀菊,再到观赏菊,从单一品种种植到探索循环农业种植,小小一朵菊花,撬开了大冶市金山店镇火石村兴村富民的大门。
8日,走进火石村循环种植产业园,大棚里成片的菊花竞相开放,淡雅的菊香溢满鼻间,工人们穿梭花海间,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枝枝菊花。
“观赏菊我们是去年10月份种植的,也是第一次种,总共有32个品种,效果还蛮好的。目前种了大概4亩,每亩产量是2万枝。”火石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忠介绍,菊花生长周期为3个月,春节期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拍照打卡,除此之外还会销往周边花店,预计产值可达20余万元。
近年来,火石村通过前往云南、江苏徐州等地学习,积极流转土地,持续扩大菊花种植面积,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增收。“产业园成立以来,我就在这里工作,每年收入两万多元,在家门口能找到这样的工作真的很满足。”村民罗梦希笑着告诉记者。
随后,陈忠将记者带到种植祭祀菊的大棚,和观赏菊不同,大棚内绿油油一片。陈忠告诉记者,祭祀菊的需求期在清明节期间,虽然目前有不少枝头上已经开始冒花苞了,但是通过遮阳网、补光灯、增风机等对大棚进行控温,就可以延迟开花时间。
三分栽,七分管。大棚内,钢架上的喷灌管网和地上铺设的滴灌管网,形成了水肥一体化的自动灌溉系统,不仅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更有助于提高产量。
除了科学的种植管理、精细的加工手段,火石村还利用闲置的老学校,建起了烘干库和冷冻库,打造集菊花种植、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农特产品产业链。
然而,火石村产业发展之路没有就此止步。与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合作,让大棚的功能得到最大化。“菊花采摘有一段空档期,我们之前就想做一些尝试,但是没有技术。”陈忠说,跟鑫东搭上线之后,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他们在蔬菜种植上有经验、有种苗、有技术、有销路,“花菜轮种”的方式还能改善土壤,实现增产增收。在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家的指导下,除了菊花外,火石村大棚还种上了土豆、羊肚菌等。
“目前,我们计划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循环农业产业园,确保一年四季都有在地的农作物。”陈忠说。
一朵菊花撬动的不仅是产业升级,更是农民思维之变。像罗梦希一样来到产业园工作的村民还有很多,村“两委”也有意对他们进行培养,按照每个产业有一个“专人”负责的模式,培养产业“带头人”,让他们学习掌握技术,参与整地、种植、抹芽、管护到采摘全过程。
“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共享经济成果。陈忠说:“2025年我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大棚65亩,整个产业园的种植规模将达到100亩,预计到2025年底产业的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一审:璩 靓
二审:周春明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