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为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武汉都市圈市民休闲旅游后花园,擦亮大冶“世界矿冶文化名城和华夏青铜文明圣地”城市名片。
一、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我们将充分发挥大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青铜文化、鄂楚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深化柯锡太冶炼遗址考古、鄂王城城址勘探等重大考古研究,全力创建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挖掘推介青铜文化。启动红五军旧址、大冶兵暴旧址维护项目,申报红三军团革命旧址、大冶兵暴旧址等场馆展陈项目。二是全力做好非遗传承工作。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体系,推动非遗文化“五朵金花”(刺绣、木雕、石雕、铜雕、古建)产品提档升级和创新发展,推进大冶刺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程。持续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支持非遗文化走出国门,传承非遗文化。三是全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举办大冶“铜话”故事大赛等系列宣传活动,筹备考古系列主题活动,挖掘推介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因为青铜》等沉浸式演出剧目,大力提升大冶历史文化遗产知名度、美誉度。策划打造大冶城市文旅IP,推出“一句口号”“一个招牌”“一首歌曲”“一部影视”,选聘“一批文旅大使”,培育“梦婕说铜话”等一批本土网红,打响大冶文旅品牌。
二、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全力加强文体阵地建设。高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适时谋划大冶体育公园,加快大冶湖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建好用好基层综合文化站,积极打造群众性文体阵地,着力打造“文体15分钟生活圈”。二是全力丰富文体服务供给。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艺精品创编,开展“电影、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举办省桨板公开赛(大冶站)、半程马拉松、“村BA”等各级大型体育赛事,持续打造大冶特色赛事品牌。三是全力深化文体机制改革。加快畅通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路径转化,深化市艺术剧院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组建大冶演艺集团,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
三、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我们将围绕“把大冶打造成为武汉都市圈市民休闲旅游后花园”目标,全力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全力启动一批文旅项目。以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提档升级为重要抓手,加快上冯4A级旅游景区验收步伐。扎实推进古村桃乡文旅融合项目、红三军团革命旧址安防工程等重点文旅项目,争取落地一批示范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二是全力推动一批文旅产业。完善文旅产业支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文旅企业,力争规上文化企业数量、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均有新的突破。推动七大主题旅游线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高水准开发山珍“冶”味系列土特产和“大冶有礼”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后备箱经济”,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性产业。三是全力拉动一批文旅消费。创新节庆会展营销,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业态,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尹家湖夜游经济带、墈头文化商街、雨润商区、吾悦商圈、龙凤山露营带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提升文旅消费水平。
(作者: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宏松)
一审:璩 靓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