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绣娘:指尖技艺绘就锦绣人生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李尚书)日前,省人社厅公布了湖北省第二批劳务品牌领军企业名单,其中,大冶刘小红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大冶小红绣娘)榜上有名,是黄石地区唯一上榜企业。

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大冶小红绣娘”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中心,流行于鄂东南地区的“大冶小红绣娘”,历经岁月沉淀,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不仅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更在就业创业、产业振兴等领域展现出强大能量。

刘小红在工作中

传承中创新技艺绽放新光彩

大冶刺绣,作为荆楚刺绣文化的重要一脉,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刘小红作为“大冶小红绣娘”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自小跟着奶奶学习刺绣,深受传统技艺熏陶。然而,她并未满足于传统的传承,而是踏上了创新之路。

刘小红融合南北诸家绣法之长,创造出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冶刺绣,先后开发了双面打籽绣、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云丝纸刺绣五种全新的刺绣针法,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0余项。

这些创新针法为大冶刺绣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众多刺绣流派中脱颖而出。她的代表作品《青花瓷瓶》《戏猫》《双鱼化龙》等,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先后在二十多次国家级、省级、市级刺绣项目专业技能竞赛中获评金、银、铜奖项。

2016年,为庆祝中国航空航天60周年,刘小红亲自设计并主绣的作品《星云之梦》被天宫二号带上太空,这一创举不仅让大冶刺绣载入史册,更极大地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更好地保护大冶刺绣非遗文化,刘小红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大冶刺绣老物件、图片、影像等资料,以及创新发明的新针法等技艺整理汇编成册,出版书籍《大冶刺绣》。

2022年6月,“大冶刺绣”成功申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同年“大冶小红绣娘”被评为我市重点劳务品牌,入选湖北省劳务品牌资源库。

学员们在刺绣馆工作

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市场版图

2016年,刘小红将工坊升级为公司,建立刘小红刺绣艺术馆。公司专门拨付专项资金,常年收藏大冶民间刺绣老绣品(装饰品、生活用品、婚嫁用品、儿童用品、宗教文化用品及戏曲舞台服饰等)总计千余件,并在艺术馆内展示。这些老绣品与绚烂多姿的刘小红刺绣现代艺术品在展馆中交相辉映,成为展示“大冶刺绣”文化的重要窗口,每年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是本土城市传统文化的活名片。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刘小红和她的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线上市场的机遇。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小红绣”文创品牌,在各大平台注册官方账号、开设店铺,网络教学视频点播量破亿,吸引数十万网友学习。这些视频不仅展示了大冶刺绣的精美作品,还让更多人了解刺绣技艺,激发了大众对刺绣的兴趣。公司开发的文创产品融合传统与时尚元素,深受市场欢迎。线上店铺订单量近万单,成功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实现了设计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等交流,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大冶刺绣”非遗文化,公司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全国各地非遗展览、展演活动。“小红绣”品牌先后作为文化交流项目出访新西兰、韩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大冶刺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行业人士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肯定,进一步拓展了品牌的国际市场。

“小红绣”亮相第31届阿拉伯旅游展

深植厚培育人授业促发展

人才是传承和发展的核心。2018年,刘小红成立了手工技能培训学校,以传承的模式开设刺绣培训班。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刘小红团队积极推动“大冶刺绣”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宣扬、普及和传承活动。通过实施“汉绣巧娘”“巾帼创业英才”“爱她力量”等免费刺绣培训公益项目,与当地妇联、人社合作办学,开展妇女手工技能培训工作。

办学至今,刘小红团队已开展各类公益培训100余场次,累计培训妇女两万余人次,助力3000余名妇女就业创业。众多妇女通过掌握刺绣手工技能,实现了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所授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并多次获评金银奖项,优秀学员张秀容、彭肖肖、谭春英、余阿文等人先后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为“大冶小红绣娘”未来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刘小红传授学员们刺绣技艺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辟“非遗文化+市场产品+就业致富”的发展新路径,以点带面、以少带多,逐步辐射,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助推刺绣文创、电子商务、研学体验、民宿餐饮、特色文旅产品等乡村绿色产业兴起,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大冶小红绣娘”的成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其在技艺传承、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为其他地域文化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未来,期待“大冶小红绣娘”继续书写辉煌,让这门古老的刺绣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冯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