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城乡融合】仕秦村:药材种植开出村民致富“良方”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鑫 方诗琪)近年来,金山店镇仕秦村立足当地土壤、气候特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25日,走进金山店镇仕秦村中药材育苗基地,12座标准化育苗大棚整齐排列。掀开棚帘,暖意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射干幼苗破土而出,舒展着嫩绿的叶片。相邻棚内,村民们正弯腰翻土、起沟,为即将播种的知母、苍术等中药材做着准备,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们村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而且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可观。第一批计划播种6个中药品种,预计3个月后进行移栽。”仕秦村党支部书记张清浪介绍,目前正值育苗的关键时期,大棚内已配备喷洒、温度计等设备,正在进行整地、起沟、播种和除草工作。为了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村里前期多次前往安徽亳州等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学习,最终选定了知母、射干、苍术等几个经济价值高、技术难度适中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种植。

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仕秦村决定采用“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种植模式。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与中药材种植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种植和管理,村集体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

村民张红兵说:“我的土地都流转了,现在年纪大了,平时也没什么活干,在这里可以做做除草、洒药、播种这些事,一年收入有四五万元,离家也近。”

据了解,药材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育苗、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仕秦村今年计划打造3000亩中药材种植样板地,预计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近60名村民就业,全年累计务工收入可达100多万元。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清浪说:“后期我们计划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建设中药材加工厂房,自产自销,打造中药材育苗、移栽、采摘、深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希望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利用自己的闲置土地来种植中药材,实现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