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在大冶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王 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站在新起点上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特大洪涝灾害双重考验,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一优三化”(1)发展战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发展文明向上、持续向好。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5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40.8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5亿元,增长8.1%;财政总收入75.65亿元,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2亿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570.2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亿元,增长1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341元、16987元,增长8.1%和7.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9.7亿元,增长16.1%;贷款余额285.3亿元,增长10.3%。全国“百强”排名从上年88位升至83位,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着力扶持实体经济。面对经济下行,持续开展“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活动,出台“六降政策”(2),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支持企业发展。帮助山力板带等用电大户享受直供电优惠政策,节省电费近5000万元;全面落实“营改增”(3),深入推进清费降税;创新推出“甘霖贷”(4),向49家企业发放贷款2.24亿元,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9个,30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武汉重冶等企业复工复产;劲牌公司、华鑫实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逆势稳健增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家、科技创业企业31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增长11.5%。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9.75万亩,5个省级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序实施。积极推广“农工旅”、“农文旅”、“农工商旅”融合发展模式,新(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50个、休闲渔业基地100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新增“三品一标”(5)认证农产品7个。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72.3亿元,增长3.4%;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97.6亿元,增长13.3%。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中介、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总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已成为全国矿产品贸易中心和定价中心之一。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新(改)建村级服务点167个。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家、出口企业7家。全市完成外贸出口3.02亿美元,增长52.1%。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围绕构建“4+1+2”产业体系(6),深入推进“全领域、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中兴新先进材料、汽车发动机、汽车轮毂等一批项目。全年新签约项目64个,投资总额29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4个。新开工项目87个,投产项目84个,实际到位资金92.2亿元。投资90亿元的汉龙汽车项目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了15万平方米主体厂房建设,创造了大冶重大项目建设的“汉龙速度”。
(二)强化环境治理,绿色发展加快推进。
环境治理持续加强。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五水共治”(7),加大“四治”(8)和“五边三化”(9)综合整治力度,关停整治矿山12家,生态修复治理矿山9家。金牛、还地桥、保安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同步推进,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抓紧实施,重点港渠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土壤重金属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城区空气污染指数有效下降,空气优良天数达333天。总量减排超计划完成年度任务,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列第一。
“绿满铜都”深入推进。加大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度,投入奖补资金50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8.2万亩,提前一年完成 “绿满荆楚” 三年造林绿化任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绿色示范村39个、黄石市级绿色示范乡村25个。刘仁八镇龙凤山生态园、金湖街办上冯村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国家慢生活体验基地”。“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林业部审批命名。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围绕打造武汉城市周边“生态旅游新区、养生养老新城”,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功承办全国门球冠军总决赛。金湖生态园开工建设。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沼山乡村公园、上冯九古奇村景区、梅红山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一区两园七朵金花”(10)生态旅游格局全面拉开。陈贵镇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2亿元,增长33.3%。
(三)强化精建细管,城乡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六大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11个专项规划,以及部分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观山路、站前大道、横街路、黄狮蟹路和大冶大道北段刷黑改造,以及怡和路、风华路、一品人家三期、文化馆北侧等消防通道建设工程。地下人防商业街工程加紧推进。高铁大道、纬十路和尹家湖大桥建成通车。完成东港公园建设、尹家湖东岸滨水绿化和部分路段绿化提档升级,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完成城市防洪堤工程、青龙路和金湖大道部分路段排水管网改造。劲牌公司捐建的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建成通水。
城市管理继续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城区市容秩序、“烟声尘水”、市场周边秩序、环境卫生、渣土运输和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完成城区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绿化、亮化、美化等提质工程,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强化规划执法监管,依法拆除违建3.31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完成了殷南公路改造、314省道保安镇区段改扩建、保安李华至磨山公路改建工程,316国道牛角垄至铜山口段20.6公里提前建成通车,锦冶大道、黄鄂一级公路全面竣工。完成武九客专、棋盘洲大桥连接线和跨湖特大桥建设工程年度目标任务。茗山玫瑰园环园公路、保灵公路、保安湖园区对接光谷两路等旅游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新建农村公路289公里,完善农村路网建设308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投入1.35亿元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更新改造抗旱泵站12座,完成鸡墩闸、栖儒闸和3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处,解决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95亿元,实施电网改造建设项目595个,城乡电网进一步完善。
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湾整治”,对170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还地桥镇、灵乡镇坳头村入选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陈贵镇王祠村、殷祖镇五庄村、还地桥镇河泾港社区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我市入选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四)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有效。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恢复东风路街办建制,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成立保安湖生态新区。整合检验检测机构,组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完成全省推行县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试点工作。企业“五证合一”(11)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12)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成立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统一登记启动实施。
投融资改革稳步实施。城投、国资、交投、房投、高新投等政府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壮大做强,有效解决了片区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推动企业直接融资,30家企业成功挂牌,晨信光电登陆新三板(13)。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争取省财政厅转贷我市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16.3亿元,有效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最近,我市被列入全国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试点城市。
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作为全省唯一典型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大冶经验被全国推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和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3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任务。茗山乡“党建引领、活力村庄”管理模式获上级肯定。
社会领域改革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文化广电体制改革。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加快推进。“村村通”客运市场监管和营运秩序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起步。成立了冶商总会和19家异地冶商分会(联络处)。
(五)强化为民惠民,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2.8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2%。
在全省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医疗救助、教育助学和社会保障扶持工程,帮助贫困户就业1136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7个、产业发展项目182个。完成“两区两带”(14)项目建设。全市8984户、17658名贫困人口以及67个贫困村各项脱贫指标全部达成,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黄石验收和省复查。
抗灾救灾取得全面胜利。面对“98+”洪涝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抢险救灾,实现了“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闸、不垮一塘、不死一人”的目标。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抓好灾后重建,197户唯一住房倒房户全部搬入新居。改种补种农作物2.77万亩。实施一批交通水毁工程和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建设项目,着力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就业和社会保障扎实推进。扶持创业1412人,带动就业5067人;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420元提高到4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3300元提高到4680元,农村五保分散、集中供养标准分别由年人均4060元、5800元提高到7800元和9300元。全年累计医疗救助69万人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7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项目6处、4634套,分配入住2012套(户)。
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建立“劲牌大冶教育发展基金”。支持教育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免除本市户籍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住宿费。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85个村级卫生室“五化”(15)建设达标,4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全国群众最满意乡镇卫生院”评审验收;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有序实施。文化体育事业大步向前,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启动了北门剧院维修改造,刘小红刺绣艺术馆开馆,市群众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成功举办大冶市第三届运动会。大冶姑娘刘蕙瑕勇夺奥运金牌。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化井下矿山、露天采石场、尾矿库、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深化平安大冶建设,织密织牢立体防控体系“九张网”(16),组织开展“铁拳”整治大会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持续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有力保障了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启动“七五”普法宣传,普法活动持续开展。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信访秩序更加规范。
(六)强化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1起,处理8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1人;“三公”经费(17)下降41.2%。公车改革扎实推进,核减公务用车256辆。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红黄蓝”牌绩效管理,强化政务督查,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受理人大代表建议72件,其中46件已办理落实,21件正在办理或列入计划办理,5件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办理。受理政协提案104件,其中81件已经办理落实,23件正在办理或列入计划办理。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
人民武装、国防动员、统计、物价、电信、邮政、供销、粮食、公共资源交易、档案、史志、气象、人防、科普、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中央、省、黄石驻冶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老领导老同志关怀帮助、鼎力支持的结果,饱含着全市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冶武警消防官兵和中央、省、黄石驻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冶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城乡发展统筹协调不够,新型城镇化进程还不够快,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尚未补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社会治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维护稳定压力依然存在;五是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强化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开局之年,也将是我们全面发展、全面突破、全面进步的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市六次党代会和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坚持“一优三化”发展战略,决战“四大主战场”(以大冶湖高新区为龙头的工业转型升级主战场、以保安湖生态新区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主战场、以“四大片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主战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的城市创建主战场),突出“四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投融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解困盘活扶优壮强),强化“两大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奋力推进“绿色百强”和“三个大冶”建设,在全省县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5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财政总收入81.68亿元,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2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增长13.5%;外贸出口3.3亿美元,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0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增长9%。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希望通过奋力挖潜,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扩大有效投资,致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围绕大冶湖高新区主战场,抓投资、上项目,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
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围绕“一心一轴三区多园”(18)空间格局,完善大冶湖高新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园区路网、通讯、电力、供排水、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力,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大冶湖高新区,有序推进灵乡、还地桥、陈贵、保安、大箕铺等乡镇工业园区联动协作,在科研资源、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与服务共享,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围绕“4+1+2”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对全国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的重点区域,整合划分五大片区开展招商,力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依托商会以商招商、对接武汉产业配套承接招商实现新突破,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计划新签约项目60个,投资总额3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0亿元;新批外资企业4家,引进外资4000万美元。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确保汉龙汽车首辆整车7月1日下线,汽车模具项目和中兴新先进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其他汽车配套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86个,建成投产项目86个,到位资金150亿元。
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持续开展“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活动,认真落实扶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坚决兑现各类帮扶、奖励政策,着力保障工业经济稳健发展。继续组织实施“甘霖贷”,推广“助保贷”(19),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开展企业盘活工作,重点抓好武汉重冶深度盘活和富峰特钢、普鸿德电缆等9家企业的盘活复产。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全力支持劲牌公司、汉龙汽车等骨干企业发展,打造一批“百亿元企业”、“50亿元企业”。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精准对接国家、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等政策支持导向,加大对上争取专项资金和新增政府债券资金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推动实施一批政府性工程项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生态环保、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等领域,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促进铜绿山“青铜小镇”等PPP项目签约实施。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导向作用,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二)突出创新转型升级,致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认真落实结构性改革要求,坚定不移走调结构、抓创新、转方式之路,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政策,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迪峰公司船舶LNG发动机燃料储存项目批量化生产,建成区域行业检测中心。推进劲牌公司等10家以上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推动铸造、模具钢、铝型材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0个。支持饮品食品、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创新要素聚集,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转化科技成果15项。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全年申请发明专利220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科技创业企业20家以上,新增登记备案高新技术产品5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和质量强市战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著名商标3件、湖北名牌产品1个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主业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打造知名精品点10个,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以上,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以上。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家、精品名牌2个,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个以上,争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总部经济中心,进一步完善服务和监管功能,着力引进一批总部型企业和功能性金融机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发展,做大现货交易,力争总交易额过万亿元。依托联润、美吉特、欧蓓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和商贸业综合体集中收银。依托罗桥物流园区和金牛、灵乡、还地桥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点。鼓励电子商务和快递进村入户,力争80%以上行政村设有电商综合服务网点。设立7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商贸业发展。新增限额(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家。
(三)突出城市创建管理,致力提升城乡品质。抢抓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改造提升老城、繁荣发展新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深化“八城同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继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健康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省级旅游强市创建工作。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18个“十星级”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市民素质提升“4+X”工程(20),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公共卫生和文化环境整治行动,新建青龙路、乾塔路、商城路、向阳巷、中心市场、高铁大冶北站等6处停车场;新建乾塔路、和德天下、铜都国际等3处农贸市场,推进夜市市场建设,做优城市环境,做靓大冶形象。全市上下合力绘就一幅市容整洁、秩序良好、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发展有序、社会和谐的文明城市画卷,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交通先行,续建完成保安湖园博园交通工程、棋盘洲大桥连接线高速公路、武九客专大冶段、熊家洲大桥、239省道梅咀至还地桥军山段、201省道金牛段、316国道南峰服务区和锦冶大道黄金湖服务区建设工程,启动中心客运站、熊家洲大道(高铁南路)、马(叫)邓(垅)公路、保灵公路、316国道陈贵至铜山口段和还地桥至金山店段、下曹大道、鄂咸高速和武(汉)阳(新)公路大冶段等交通设施建设,改造28座危桥。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整治中小型水库15座,更新改造排涝泵站1座,治理港渠6条。完成一道湖闸和栖儒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大冶湖泵站扩建工程、保安湖湖堤加固工程。继续实施35座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安装工程和冠塘港治理工程,力争高桥河治理工程、下朱闸和三里七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完善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加快供水管网向乡镇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大箕铺、东岳等变电站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启动城乡一体化供气工程,完善能源、通讯基础网络。
加强城区建设。统筹推进尹家湖、熊家洲、铜绿山和三里七湖片区等城市新区开发,启动熊家洲片区兴高路和城东北片区一号路、经六路、纬六路、纬七路、纬十四路、纬十五路、城展路等重点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地下人防工程,大冶大道全线刷黑通车。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青龙堤、尹家湖城际铁路雨污提升泵站和天子湖排涝泵站建设工程,尹家湖大堤排涝泵站扩容改造和老火车站广场排水改造工程,以及城区部分渍水点改造建设。完成公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购置100台新能源公交车,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舒适度。
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完成灵乡“四化同步”规划和部分乡镇总规修编。加强乡镇基础建设、风貌塑造和产业培育,支持有条件的乡镇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特色小(城)镇,确保陈贵“四化同步”示范镇试点建设达标验收。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创建行动计划,推进“两区两带”沿线提档升级,完成五庄村、王祠村、河泾港社区等3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试点建设,积极申报创建一批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和中国传统村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开展农村垃圾资源化分类试点,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完成7个试点村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四)突出环境保护治理,致力推进绿色发展。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美丽大冶,就是要彰显生态优势,保护和发展绿色生产力。
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继续推进“五水共治”,对全市境内49条重点河(港)、3个湖泊、106座水库、5151处山塘推行“河长制”(22),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推进重点水域综合治理和红星湖污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城乡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加大重点区域粉尘污染整治力度,全面做好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加强国土整治和地质灾害治理。完成新一轮土地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建立土地“批、征、供、用”联动机制,完成2700亩增减挂钩复垦和30个占补平衡项目建设任务。做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与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继续实施一批突发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启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和还地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年度任务。新建、补建高标准农田6.7万亩。
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突出抓好山上造林、森林围城、绿色通道建设、水岸生态廊道绿化和城乡绿色家园建设五大工程,新增花卉苗木基地、原料种植基地、荒山造林示范基地各1万亩,完成植树造林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公顷。创建省市级绿色示范村40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继续加强对南部山区、黄坪山和大王山自然保护区、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建设,申报建设毛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上冯国家级生态公园,争创湖北省森林城市。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完成环保安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保安湖新区供水工程,推进保安湖枫彩项目建设,加快布局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积极筹办第四届乡村园博会和中国首届芳博会。推进金湖生态园、大泉沟龙骨岛等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支持瑞晟公司、龙凤山庄、德丰利达等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区两园七朵金花”乡村休闲旅游品牌。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全力抓好旅游配套服务,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营销,增强大冶旅游吸引力。力争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
(五)突出重点领域改革,致力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加强对钢铁、煤炭行业的监管,防止过剩落后产能以及“五小企业”死灰复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退出。鼓励农民进镇进城购房,支持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外来员工购房,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鼓励企业多渠道、多方式直接融资,力争挂牌15家以上,有计划地推进2至3家企业上新三板,1家企业登陆主板市场。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政策意见,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和负担合理下降。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创新18条”,用好5000万元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支持重点企业开展“设备换代”等现代化技术改造,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同时加大力度补齐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
深化行政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进一步推进三级政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下放权限,明确权责关系,做到权责相称。推进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对乡镇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乡镇自主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深化“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简易注销登记,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23)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完成林权登记发证任务,实现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双到户。打造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和农村金融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继续落实“三免二贴一降”(24)政策,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服务,构建农村金融信用征信平台,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广茗山乡“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模式,助推农村全面发展。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成公立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管理执法局。完成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高环卫管理精细化水平。中心城区全面禁鞭。完成20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和9个城中村“村改居”工作。
(六)突出增进民生福祉,致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政之要,民生至上。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无论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加不减,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按照“扶贫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对口扶贫单位不撤”的原则,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积极开展“竞进小康”创建活动,奠定“率先小康”的坚实基础。
加强民生基本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人;扶持创业1100人,带动就业4400人。有序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加强城乡低保核查和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落实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12处、4182套(户),基本建成10处、2286套(户)。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城东北中小学、青松学校、碧桂园学校和大林山小学,推进实验高中、大冶二中危房改造和城南小学改扩建,实施大冶六中改扩建,启动七里界小学改扩建工程,加快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实施健康大冶战略,探索健全健康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大冶健康城市建设。加快新精神病院建设。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转型,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统筹人口均衡发展。新建足球场、演艺中心、档案馆、完成北门剧院改造,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争创“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乐之乡”、“中国最佳楹联城市”。承办全国钓鱼锦标赛。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合法权益。重视和支持老龄人、残疾人事业发展,启动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新建残疾人阳光家园养护中心。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统筹抓好人民武装、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邮政通信、人防、气象、史志、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实效。扎实推进平安大冶建设,继续完善网格化管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织密“九张网”;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体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深化法治大冶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大力推进“阳光信访”。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放心消费城市。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式,推进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加强国防教育、双拥、消防、保险等方面工作。
(七)突出加强自身建设,致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满意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我们要持之以恒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使政府各项工作符合群众意愿和期盼。
坚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坚持依宪施政,推进政府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依法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履行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法定程序,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
坚持务实重行。务实笃行才能精彩出彩。牢固树立民本思想,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在发展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强化效能问责,按照市委建立的“目标考核+增量考核”的考核机制和“领导小组+指挥部”的工作模式,紧盯目标,守住底线,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问责,对重点工作全程跟踪督办,真正做到监督与落实并行、问责与问效同步,确保进度和质量。
坚持清正廉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监察和审计,严肃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道德和能力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新的举措、更实的作风、更大的作为,加快建设“绿色百强”和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为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一优三化: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活品质化。
2.六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门槛、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社保负担、降低用电成本、降低营销成本和降低兼并重组成本。
3.营改增:营业税改成增值税。
4.甘霖贷:将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委托银行低息贷给优势中小企业,用于生产性资金流动周转,一年期内收回、可续贷。
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6.“4+1+2”产业体系:“4”就是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核心支柱产业;“1”就是对接武汉,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2”就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
7.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8.四治:治山、治气、治土、治水。
9.五边三化:“五边”即城区边、集镇边、干道边、河湖边、风景名胜边;“三化”即绿化、净化、美化。
10.一区两园七朵金花:“一区”即保安湖生态新区;“两园”,即铜绿山大遗址公园、金湖生态园;“七朵金花”即刘仁八龙凤山庄、茗山玫瑰花基地、沼山乡村公园、上冯九古奇村、梅红度假区、雷山景区、金华山庄。
11.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
12.两证整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
13.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14.两区两带:指将刘仁八、殷祖山区老区建设成为全市精准扶贫示范带、美丽乡村展示带。
15. 五化: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和管理一体化。
16.九张网:社区防控网、街面巡控网、单位自防网、环城堵截网、高危人员网、公共安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特业管控网、虚拟网络防控网。
17.“三公”经费: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8.一心、一轴、三区、多园:“一心”,指园区服务中心;“一轴”,指创新驱动发展轴;“三区”,指产业发展区、创新孵化区及综合服务区;“多园”,指生命健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专业园区。
19.助保贷:由地方政府和银行共同筛选企业组成“中小微企业池”,由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作为风险缓释方式的信贷业务。
20.“4+X”工程:组织开展开展万名市民践行文明出行、宣讲学习身边好人好事、评选“城市形象定位语”和“百家文明窗口”等四大主题活动,以及十星级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商超、文明农贸市场、文明工商户、文明学校、文明医院、文明敬老院、文明机关、文明党员、文明企业、文明景点、文明网吧、文明文化礼堂、文明志愿者等18个“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
21.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22.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3.三免二贴一降:免收涉农贷款担保费、评估费、交易鉴证费;贷款基准利率贴息50%,农业生产性保险费用补贴;降低涉农贷款利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