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
每个见过陈贵舞龙表演的人想必都会对这场景记忆深刻,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也成为了陈贵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标志。据介绍,陈贵镇舞龙运动有着“群体传承,制作工艺奇特;史籍久远,文化秘闻深厚;构想怪异,彰显地区风情”三大特色,如今已经成为陈贵文化最闪亮的名片,并于2013年,陈贵舞龙运动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代相传 深受喜爱
据了解,龙舞距今已有一千七、八百年历史,在汉代产生并流传。《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了当时人们举行祈雨等祭祀仪式时儿童,壮年和老人穿着各色彩衣,舞起数丈长、青、赤、黄、白、黑等各色大龙。凭借龙形道具,借助人体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和造型。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而陈贵镇的舞龙历史同样十分悠久,据陈贵龙狮队队长郭松林介绍,陈贵镇的舞龙习俗沿袭至今已有超过一百多年历史。自古以来,陈贵镇逢年过节,当地村组就会自发组织青壮年,邻近村庄表演舞龙舞狮,深受大家的欢迎,极大地丰富了陈贵镇人民的精神生活。
“不论是哪个村,一听说有舞龙表演,大人小孩总会兴冲冲地出去观看。”郭松林回忆道,在他小的时候,舞龙表演是独特的节庆记忆,也是属于陈贵人民特有的“年味”。
“正是因为从小浸透在陈贵镇的舞龙气氛中,也使我对于舞龙运动怀有特殊的感情,如今也将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去发展。”郭松林表示,小时候舞龙表演带来的各村万人空巷的盛景让他一直难忘,也使他从小对于舞龙运动怀有向往。
为保传承 主动作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陈贵舞龙文化也一度面临传承人少、年龄逐渐老化,面临失传的问题。郭松林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陈贵的舞龙运动基本是以自发的形式,传承模式也是家中的长辈传给晚辈。“这样的形式带来许多传承弊端,例如,因为是自发的形式,所以带来不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这样自然就无法留住舞龙人才,再就是由家庭传承的模式,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很容易造成技艺传承断层。”郭松林讲道。
为此,陈贵镇政府主动作为,于2000年6月出资200多万元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专业化、高水平的舞龙队伍——陈贵大广山舞龙舞狮队,并高薪聘请专业教练进行专门训练,将传统的舞龙表演升华为竞技运动,得到广泛的认可。
郭松林介绍,组建专业队伍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保证舞龙人才可以依靠舞龙运动得到稳定的生活收入,使他们可以专注于舞龙事业,更有利于舞龙的传承和水平提升。“同时,舞龙文化作为陈贵镇重要的文化招牌,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巨大,为保护这项文化得以传承,陈贵镇舞龙运动已经申报成功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载誉无数 谋求更大发展
自从陈贵龙狮队组建以后,获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陈贵镇龙狮队自组建以来,以灵活多变、造型独特的表演风格,先后在10多项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夺取冠亚军,为省市争得了多项荣誉。2000年12月陈贵镇被湖北省农民体协定为舞龙运动项目唯一训练基地,2001年10月被国家农民体协授予“全国体育先进镇”称号,2004年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狮运动之乡”,龙狮运动成为陈贵的金字招牌,大冶唯此一项在全国体育运动中争到席位。
陈贵舞龙队自此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虽然有政府的帮扶和群众的支持,但不主动改制,陈贵舞龙狮队很难适应时代发展。”作为队长,郭松林十分清醒认识到改制的必要性。
在经过商讨和思虑后,陈贵舞龙队于去年进行机制改革,将舞龙队投入商演,借此让更多人了解舞龙文化,感受舞龙魅力。随着商演渠道的拓宽,陈贵龙狮队面貌焕然一新,也极大激励了队员们的表演热情。
目前,陈贵龙狮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也逐渐被更多群众喜爱。对于未来的发展,郭松林充满信心:“舞龙文化是我们陈贵镇也是我们大冶市的宝贵财富,我的目标是把这一文化向湖北省乃至全国推广出去,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我们大冶人民的文化风貌!”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黄黎/文 通讯员 左荣华/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