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记者一进王祠村陈席珍湾路口,视线就被眼前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绿树黄墙红瓦牢牢牵引。宽阔的道路,精致的游园、宁静的民居,还有路边竹篱笆圈住的一畦畦菜地农田,让这个小村庄显得分外美丽祥和。
美丽乡村 留住乡愁
漫步在宽阔的文化广场,四旁花池绿树成荫,鲜花点缀,紫檀色的亭台、长廊布局其间,后方还有一潭围了青白色大理石栏杆的水塘,充满生机又不失古朴。
“好看煞了!”村民陈祖佑自豪地说。退休后的他一直居住在大冶城区,前段时间,他响应理事会号召,回老家把建在文化广场边房子装修一新,外面还刷了层黄漆,“湾子这么好看,自家门面要衬得上。”
记者还注意到,文化广场旁还精心摆放了对臼、排风扇等过去农村常用的旧物件。一见到它们,记者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儿时炊烟袅袅的故乡。
王祠村支书王清波说:“为了保存乡村原有特色,我们没搞大拆大建,基本上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复翻新。还把一些用不上的老物件搬出来维修亮相,塑造村庄的历史感,增强村民的归属感。”
“湾子搞好了,就回家住着,不回城里了。”陈祖佑笑呵呵地说。
群众齐心 其利断金
据了解,王祠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由上级补贴300万元,村里自筹50万元,再分摊给4个建设试点。想把村庄建设好,这些资金还远远不够。
“牵牛喝水,自己打赤脚,不能总是等靠要。”陈席珍湾理事会长陈祖胖说。据他介绍,陈席珍湾有36户共140人,经理事会倡议奔走,发动湾子内的名人富人,再加上村民们你几百几千的踊跃捐资,短短三个月内就凑齐了50万元。
村民陈祖本家是贫困户,他坚决要将自己的600元捐出来,还觉得自己出钱少了,有空就给湾子做义工。理事会长陈祖胖无偿捐出自家2亩地开阔了门口塘。道路拓宽毁了部分村民的菜地水田,大家也一分钱都没要。花草树木栽好了,没人管护,老人们自发修枝剪草,按陈祖勇老人的话讲,“总不是赋闲在家,还不如为湾子做点事。”
承包该湾建设的老板黄添臣也是王祠村人。为了将项目设计得更好,他去了阳新等“两区两带”示范点借鉴经验,就连到武汉办事也要抽空四处看一看学一学。
“给自己家乡做事,宁可多操心少赚钱,也要把建设搞好。”黄添臣用力踩了踩脚下的地砖,对记者说,“比如铺地砖。一般地砖只铺石硝打底,我铺的是混凝土,造价更高,但路面更结实、不下沉。”
如今,危房改造了、道路拓宽了、村容整洁了、环境变美了、生活便利了……看着大家齐心协力建设出的美丽乡村成果逐渐展现,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产业兴旺 共享幸福
以前,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王祠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年产值过5亿元的国发、昌发2座冶炼厂,冶炼厂效益好,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楼房建起来了,可浓烟、粉尘也多起来了。
“路面被重卡压得坑坑洼洼,树上的叶子总蒙着一层灰。”家园被破坏,村民们意见很大。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指引下,陈贵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了42家“五小”企业,这其中也包括王祠村的这两座冶炼厂。并引导企业业主走生态转型之路,鼓励支持各村发展生态富民产业。
现如今,山绿了,水清了,路平了。王祠村还新建了3家产业基地,其中种植销售花卉苗木的阿彬农场占地面积1600多亩,年产值约2000万元,已安置劳动力60余人。绿水青山正迅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产业兴旺了,村子才会兴旺;村子兴旺了,就要给村民多办实事办好事。”王祠村支书王清波说,“感觉这两年做的事情比过去五年做的事情还要多!”
据王清波介绍,本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给村里定的是2个试点,大家觉得太少了,一口气报了4个点,“就想着多做些,一年接着一年干,总有一天,我们所有湾子都能建成美丽村庄!”
如今,村民们没事就到宽阔美丽的文化广场健健身,或者去布局精巧、花红柳绿的小游园溜溜弯,或者干脆三五成群到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打打牌、看看书、听听戏曲节目……陈席珍湾人的乡村生活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还要丰富还要惬意。
“这好日子,幸福享不了啊!”正在养老服务中心在电视的陈祖兴脸上笑开了花。
乡村振兴 全面铺开
在陈贵镇政府,记者了解到,陈贵镇共有19个村,其中11个村获得了省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通过观察该镇行政区划图,这11个美丽乡村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几条主干道上,源源不断散发着独特而美丽的光彩。
该镇党委书记吕叙旺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我们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壮大大金沿线陈贵段为主轴,316国道、栖螺线、陈台线为副轴的‘一主三副’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沿线示范点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连片区域建成美丽乡村,让我镇乡村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周雨婷 通讯员 柯广宇 柯婷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