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是大冶向着“三大目标”“五大跨越”砥砺奋进的峥嵘五年,是大冶实现转型发展、统筹发簪、跨越发展的“黄金五年”。即日起,本报特从五年发展综述、数字见证发展、图片展示发展、民众感受发展、绿色引领发展方面展开系列专题报道,总结过去五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展望新的五年。
过去五年,是大冶发展至关重要、大有作为的“黄金五年”。 大冶上下紧紧围绕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大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文明创建、社会管理“五大跨越”。
“百强”路上争先进位 经济发展有目共睹
自2011年市五次党代会提出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大目标”以来,大冶这位年年赶考的考生,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名次年年进步。
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排名结果正式发布,大冶排名第90位。在2013年首次以第100名的成绩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后,大冶不断跨步前进,2014年排名94位,2015年排名91位,实现四年四“进位”。
在“百强”道路上争先进位,经济是基础。
五年来,我市狠抓园区建设。城北工业新区规划建成,2011年升级为省级高新区,2015年10月更名为“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正力争挂牌国家级高新区。同时,各乡镇按照“一镇一主业、一乡一品牌”的要求,发展特色产业园,目前已建成11个乡镇特色产业园。
狠抓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汉龙汽车产业园、德丰利达生态旅游、枫彩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尤其是投资近百亿的汉龙汽车产业园项目的落户,成为大冶建市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将全面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动员会、现场办公会、项目推进会,开展集中开工月等活动,推行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四个一”包保责任制、协调例会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实行“红黄蓝”牌管理。五年来累计新开工项目418个,投产项目40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1个。
狠抓企业盘活,通过深入开展“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专项行动,全市26家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特别是武汉重冶的盘活,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饮料食品、机电制造、新型建材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工业发展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3:63.9:25.8,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31.84亿元增加到509.98亿元,年均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57.16亿元增加到230亿元,年均增长9.98%;财政总收入由37.46亿元增加到71.73亿元,年均增长17.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2亿元增加到45.18亿元,年均增长22.29%。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民生得到大改善
像城里人一样有正常的作息时间,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是大冶农民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切努力,有了财力基础,一幅城乡统筹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茗山乡曾是我市最贫困的乡镇,2014年,茗山成为园博会的主会场,节会经济如同燎原之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该乡鹤桥村45岁的段先生说,当年他个人年收入是5年前的两倍多。如今,该乡街道版图扩大了一倍,街上的生意人也增加了一倍,街道平坦了,路灯都亮起来了。
随后,2015年9月份,乡村果蔬园艺博览会在刘仁八镇举办。“现在,我们吃的、住的都不比城里人差,家门口就是花园,这样的日子,真是托党的福啊!”该镇八角亭村70岁的胡老爹不禁感叹。
赏花、尝李、摘桃、采莲等节会令一些村庄名声大噪,旅游经济大幅增长。如今,大冶乡村游可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乡村园博会、蓝莓采摘季、香李旅游节……仅保安镇就几乎月月有节会,如四月桃花节、五月社戏节、六月采桃节等。
今年8月13日,茗山乡黄湾村首届莲花节盛大开幕,来自四面八方摄影爱好者、游客和当地群众近万人,共享了这一道难得的原生态田园风光盛宴。看似一场场普通的节会,村民们却受益颇多。土地被种植大户流转后,他们不仅领取租金,还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基地里新鲜的果蔬、美味的农家菜,成为节会里的“抢手货”。当一袋袋水果被带上旅游客车、一碗碗农家菜被端上餐桌时,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起”。
乡镇经济上去了,生态建设自然不能落后。近年来,陈贵镇、金牛镇分别被评为湖北省森林城镇和生态城镇,上冯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谈桥村等18个村被评为省级“绿色示范村”,沼山村、彭堍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村通客车的全面通车,王英水库引水工程,不断健全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都在不断推进我市城乡统筹的步伐。
文明创建入脑入心 社会管理稳定有序
欲创“文明城”,先育“文明人”。“要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实现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比翼双飞。”市委书记李修武提出,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将全市人民的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去年以来,我市开启了“全领域”文明创建模式,吹响了誓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随后,以“弘扬志愿精神,共建文明大冶”为主题的文明志愿服务月活动,社会义工、便民利民、文明宣讲、职工党员、法律援助、环保、巾帼等15支志愿者队伍、数千名志愿服务人员走上大街小巷,为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
2015年12月1日,大冶文明网正式上线,“提灯天使”郑细燕点亮人心、“好人先锋团”雷锋志愿服务队慰问福利院孤残儿童……打开网站,一个个暖心的故事跃入眼帘。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欧平琴、梅惠平、皮建军,“全国三八红旗手”张玉莲,全国“最美警察”石锐,“湖北好人”朱幼芳等一大批优秀典型和榜样。而他们也成为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量。
在今年的防汛大潮中,“好人先锋团”应运而生,名为“大冶好人先锋团”的微信群随即建立,迅速在全市各志愿者协会朋友圈中“火”起来。不到24小时,微信群吸引了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长跑协会、自行车协会、汽摩协会、烹饪协会等14家社会团体,以及劲牌公司、欧蓓莎等10余家企业、商户和餐饮行业,圈友达到2000余人,将文明之火燎原在了防汛抗灾一线。
在这之后,“好人先锋团”并没有停下脚步,又一个创新品牌——“爱心角”成为了好人们共创文明城市的新阵地。夏秋时节向户外劳动者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饮水、纳凉及防暑降温等服务,冬春日子提供热茶、取暖、雨伞等防寒保暖物品等,同时开放公共卫生间、休息室等场所,为户外劳动者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如今,沿街商铺、小区庭院,24字核心价值观标语举目即是;工地围挡、公园广场、马路绿化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宣传广告,成为冶城一道亮丽风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大冶一步一个脚印,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径,目标直指全国文明城市这颗“皇冠上的明珠”。
新起点上展望未来 奋力扬帆再创辉煌
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冶“十三五”将是什么样子?大冶“十三五”规划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十三五”大冶要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即经济总量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在全省县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国百强第二方阵。
大冶的“十三五”规划不仅蓝图宏伟,而且战略领先、路径清晰。“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围绕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全市一二三产业协调并进,尤其是投资近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大冶,为大冶实现“三大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足够的底气。
李修武说,大冶是一座因矿兴市的资源型城市,大冶过去的金山银山产业,主要是以矿山为代表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壮士断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关停境内所有“五小企业”,致力于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大冶的金山银山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大冶的绿水青山也慢慢变成金山银山。
进入“十三五”后,中共大冶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大冶市委、大冶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决定》,现在,大冶正坚决按照生态优先的思路,为建设生态大冶不懈努力。
2016年“德丰利达”杯中国门球冠军赛总决赛落户大冶并圆满落幕,是我市践行绿色转型发展的最佳证明,是我市生态优势的进一步展现,必将激励和推动我市打造生态旅游新区、养生养老新城的信心和决心。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实干。乘着“十三五”的发展春风,大冶将把握新机遇,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开启新辉煌。(今日大冶记者 周雨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