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 灵乡:异地光伏发电“照亮”灵乡贫困村

“国家的扶贫政策的确切合实际,光伏发电扶贫模式,不需要我们运营,就可以享受源源不断的收益。”6月4日, 灵乡镇红峰村支部书记柯柏泉告诉记者,通过异地光伏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 不但让村集体每年增加了5万元收入,也让红峰村民脱贫致富有了盼头。

异地光伏发电扶贫模式是指在扶贫点以外,选择适合具有光伏发电条件的地方,建立起光伏发电项目,并将项目收益资金划拨给扶贫点的扶贫新模式。也就是说,在其他地方发电,收益同样给贫困村。

2016年,灵乡镇根据国家的扶贫政策,启动了对贫困村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通过“三个一点”模式,即对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贫困村自筹一点,共筹资500万元,选址在该镇一处背坡且光照充分地点,建设起光伏了电站。电站建起后,由专业公司负责运营,所发电量并入当地电网,收益按7个贫困村每年每个村5万元的方式分配。截至目前,异地光伏发电项目已给灵乡7个贫困村共产生收益10万元,终结了个别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无来源的历史。“这些收益主要用于帮扶建档立卡户(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精准扶贫户)、贫困户等进行房屋改造和改善居住环境条件。” 柯柏泉说。

事实上,除了异地光伏扶贫之外,产业扶贫也是灵乡扶贫的一大亮点。该镇贫困村风桥村,通过引进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的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园区,园区按照“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要求,以土地流转方式,又返聘村民到园区干松苗、除草等农活,让村民还耕种在自己的土地上,却另外挣了一份打工的收入,收获的是双收益。

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模式比较成功的还有湖北灵祥公司,公司与村民签订花菇、牲猪产销合同,提供技术指导,村民根据合同要求进行种植、养殖。最后,公司通过加工、购销等环节进行利润返还,提高农牧业收益,增加群众收入。同时,灵祥公司劳务用工还带动了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0余人实现增收。“下一步,我要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增加经营品种,让更多贫困家庭早日摆脱困境。”灵祥公司经理汪学东说。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周雨婷 通讯员 张友江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