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难道非要以房价、租金的变化来体现?在遏制房价上涨的同时,各方面同样要关注租房市场的变化,遏制不合理的租金上涨。
这些天,身边的朋友经常议论部分大城市房租上涨的消息。
网上流传着来自水木社区的截图,发帖人声称自己要出租位于北京天通苑的一套房子,心理预期价格是每月7500元,经历了两家中介公司竞价以后,租金给抬到了每月10800元。这仅仅是中介公司给房东的报价,最终面向租客的实际价格还要更高。
综合链家、我爱我家和中房协的统计,北京今年7月份房租的同比涨幅在10%到20%之间。不过,房租究竟涨了多少,并没有真正权威的数据。跟买房类似,房租受地段和具体房屋条件等因素影响,租金涨幅也往往呈现较大的差异。有的小区租金疯涨,有的小区按兵不动,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租客的主观感受也很重要。在一线城市有个不成文的理论,那就是毕业生首次房租支出在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是比较合理的。问题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身边的朋友发现,房租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始终没有下降。这其中固然有改善居住条件的因素,但逐年上涨的租金确实不容忽视。
每年七八月,大量毕业生留在大学所在城市工作,在为城市发展增添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动了房屋租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涨,可能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不涨,意味着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这似乎构成了一组悖论。但跳出既定思维思考问题:一个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难道非要以房价、租金的变化来体现?
近期的房租上涨,除了毕业季等周期性因素,租房模式的改变也有很大影响。很多涨价显著的房源,不再是传统的房东与租客签订合同、中介公司赚取中介费的模式,而是中介公司将房子先租下来,经过简单装修和布置以后,再由中介公司转租出去。这样的租房模式,曾被认为提高了租房的品质,避免个人房东随意涨价、停租。但是,提高租房品质不是毫无代价的,不仅租金有明显抬升,有的中介公司还按月收取服务费。
也有人认为,国内房租的租售比(即租金跟房价的比值)还很低,国际上合理的房产市场租售比一般为1∶300到1∶200,而国内普遍高达1∶500左右,甚至高达1∶700。按照上述理论,国内一些城市的租金似乎还是“低”了。然而,在不合理房价的基础上谈租售比,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不愿当房奴的年轻人,注定难以逃过租房市场的折磨?
居住是刚需,而买房并不是。应该说,房租最能体现真实的住房供求关系。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但如果租不起房子,又能怎么办?
坚持“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公共政策理应发挥托底的作用。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相比,国内公租房建设的进度还是明显滞后,有机会享受到公租房福利的人并不多,一些公租房小区分布的位置过于偏远。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绝大多数还是通过市场解决居住问题,面对高企的房租,一些人已是事实上的“负收入”——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或者付了房租以后所剩无几,毕业初期继续靠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已成为普遍现象。
舆论观察所及,更多的大学毕业取得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关注居住问题,不能忽视那些缺乏社会话语权,但同样为城市发展默默做贡献的年轻人。他们也许是外卖小哥、快递员、便利店店员、清洁工人,等等,那些维持城市正常运转、为都市生活提供便利的人们。一些地方在整治非法群租房以后,减少了租赁市场中低质量的房源。如何妥善安置所有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担当。
面临房租上涨的声势,我们当然也要保持清醒和定力。既要看到市场上出于供需变化而产生的真实上涨,也要坚决抵制哄抬租金的言论。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依然是租房市场的一大顽疾,年轻人在选择租房时往往较为被动,既没有充裕的时间精挑细选,也没有太多区域选择余地。不排除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部分地段房租上涨的信息,借势抬升租金,人为地制造房租整体上涨。监管部门应当在充分掌握真实市场数据的基础上,挤掉租房市场的水分。
今年8月以来,“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已成为各地开展房地产调控的共同表述。在遏制房价上涨的同时,各方面同样要关注租房市场的变化,遏制不合理的租金上涨,满足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居住需求,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住生机和活力。
来源:中青评论
责编:胡晓(实习)
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