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本报记者 但超 文/摄)八月初,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在门楼村村口,一个皮肤黝黑的女人正在现场指挥三五工人装运货物,定睛一看,车上是一箱箱散发诱人香味的黄桃。装满之后,她迅速打电话安排下一班车。这个女人名叫郑咏梅,这几天正因为自家基地千亩黄桃的订单忙得不可开交。而她与黄桃的故事还得从8年前说起。
农业情怀不灭屡次失败后找到新希望
2011年,原本有稳定工作的郑咏梅下岗了。在家百无聊赖的她,凭着兴趣和朋友介绍,加入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摸索从事农业的经验。
最开始,她种过苗木、养过花。但那时的她准备不足,种了三年,花儿只有花苞,苗木个头矮小。尽管风吹日晒让她皮肤黝黑,但却颗粒无收,这让这个满怀创业梦的女人痛苦不已。“但我对农业有着一股特殊的情怀,虽然吃了亏,但我坚信失败只是一时的。”向往成为农业大户的郑咏梅没有放弃,认真思考后,她意识到自己眼光短浅,盲目跟风。于是搁浅了手头计划,前往全国各地,行程上万公里,看市场长见识。
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展销会上,她发现了上海农科院最新改良品种锦绣黄桃和浙江省农科院改良的绿冠香梨。口感好、味道甜,糖度几乎超过了市面上的所有黄桃。“就那个时候,我跟自己说,一定要种这种黄桃了。”经过软磨硬泡不断上门推介,郑咏梅成功签订合同,将锦绣黄桃带回了大冶。同一年,郑咏梅成立大冶市丰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算重整规划,再度出发。
品种有了,平台搭建了,看似万事俱备,但是优质的产品需要适合生态农业的优良土地。郑咏梅这一次不再莽撞,在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以及农业专家科学的环境分析后,她选中了门楼村。“这里远离污染,当地气候、土地等种植环境极其适合锦绣黄桃生长。”郑咏梅说。
耐心养护管理绿色天然果味飘香万里
发现了宝地后,郑咏梅迅速与门楼村村委会协商。2014年,双方达成协议,丰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周边几个村土地一千余亩,全部用来种植锦绣黄桃,郑咏梅的黄桃基地正式成立。“无论是选种还是管护,科技种植才是关键。”总结了失败教训,郑咏梅一趟趟地邀请专家上门指导,不断改进管理技术、生态防止病虫害等方式,时间长了,她自己对于黄桃的习性、病害防治了如指掌。不打药,不心急,让黄桃自然生长,随着时间推移,果园一片欣欣向荣。
努力加上经验,终究有了收获。2017年,种植后的第三年,郑咏梅的果园结出了第一批黄桃。这些黄桃都是纯绿色天然培育,果实硕大,色泽金黄,软中带硬,口感香甜可口,品尝过的食客都赞不绝口,黄桃的名气也随之越来越响。2019年,是黄桃基地挂果的第三年,良好的天气让果量翻番,丰产70多万斤。7月28日,为推进销售,金湖街道决定举办第三届黄桃节。消息刚刚发出,各地尝过黄桃的游客纷纷提前驱车赶来采摘购买。节庆期间,果园里外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游客。他们品尝着果肉,现场采摘成果,将美味的黄桃带回去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据统计,黄桃成熟期的日均销量达到了万斤以上。截止到目前,基地已销售黄桃、梨子等水果40余万斤。
辐射周边经济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黄桃产业的发展,不仅让郑咏梅有了信心和收获,更是辐射周边,让门楼村经济也有了发展,门楼村村民成为了直接受益人。
“我们计划的就是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推动黄桃产业发展。”郑咏梅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于是她与村里合作,雇请周边的贫困户和村民工作,
黄桃基地建成后,待业家中的村民刘玉保就应聘前来桃园从事除草、护桃工作。她告诉记者,平均一个月下来能挣两千多元工资。对此,刘玉保很知足,“虽然比不上在外面打工,但是离家近,带娃、看家都不误。”
像刘玉保这样的家庭妇女,黄桃基地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愿意干,郑咏梅也乐于提供岗位给她们,手把手教会她们技术。黄桃基地目前固定雇工45人均为当地农户,忙的季节,基地还会大量雇请农民工务工。郑咏梅不想亏待乡亲,她按照每天每人70元计算,增加农民收入达250万元。
“村民支持我,黄桃种得也挺好,继续扩增我还会邀请大家的。”郑咏梅说,2019年基地还将新建黄桃、香梨罐头生产车间,到时候,为产品后续产量提供保证的同时,还将保障更多人员就业。
“我们还要推动产品的深加工,互联网上的销售也必不可少。”下一步,郑咏梅打算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黄桃种植示范基地的优势,改造农场道路,加强合作加工,进一步改善农场环境,提高品牌价值,实现增收。此外,还将继续通过商务局等部门加强与正规电商平台合作,通过专业的电商销售平台破解销售的城乡瓶颈,提高基地的知名度和收益。郑咏梅相信,不久的将来,“龙角山黄桃”的招牌一定越来越响亮,她的种植梦也会更加圆满。
责编丨罗仲楷 冯伟彪( 实习生 )
值班总监丨潘长发
值班总编丨柯梦然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