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角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刘娟 文/摄)“现如今,村村响普及到各个乡镇和村里,我们每个星期的一三五会播报相关政策、身边典型好人好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解说,村民在田间地头都能听到这些信息,这不仅方便了农户,还有效地传递了相关政策知识。”日前,记者走进灵乡镇坳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访时,听见沉寂已久的“村村响”又响了起来,坳头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李名松对记者说,到目前为止,“村村响”已经进行了20期的播报了。
李名松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我们村通过探索开展‘文明实践半小时’广播活动,定期向村民播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政策、村情民情、模范典型事迹以及移风易俗倡议等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深化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公布了首批次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450个试点县(市、区),我市入选该批次试点县(市、区),并作为唯一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这项荣誉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平台的打造,更归功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建好建强线下阵地。
阵地建设强基础
四合院、琉璃瓦,古朴典雅……走进灵乡镇坳头村幸福院,一股清风扑面。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里,大红圆柱、宽敞舞台、电子大屏幕,犹如置身一座大礼堂。“过去,这里是大摆宴席的场地;如今,变成举办精神文化活动的阵地。”村支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吴兴汉介绍。
坳头村矿产资源丰富,曾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村民喜欢攀比、大操大办。后来,该村出台村规民约,坚持喜事廉办,丧事简办。潜移默化中,红白喜事宴席桌数少了,标准低了,仪式简单了。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有居家养老院,让我们农闲的村民、留守老人有了新去处。我们经常结伴而行,到幸福院去下下棋、听听戏、唠唠家常,每个星期还能听到相关政策信息,这让我们感受到党对我们的关怀。”谈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时,坳头湾老党员胡世军如是说。
今年6月21日,在灵乡镇坳头村现场,乡亲们正聚集在舞台前,热热闹闹地看一场文艺表演,这是村民通过平台点单、中心派单,市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接单的形式,开展的一项“送戏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正是依托“长江云·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我市根据群众需求,及时开展“定制”服务,真正实现了按需点单、按需派单、按需接单。
据了解,今年来,我市统筹推进“两个中心”共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在“云上大冶”APP中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将涉及志愿者招募、注册以及实践活动发布、派单、接单、评比、积分兑换等功能“一网打尽”,构建了“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层层派单”的流程化服务机制。打造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法律服务七大“线上平台”,极大方便了群众在指尖上参与实践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依托“长江云”平台,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化展示功能,群众通过参与互动点评,促使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既传播了正能量,又倡导了文明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保安镇盘茶村柯楼湾相关政策宣讲
队伍优化添活力
为积极稳妥有效地组织志愿者队伍,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巩固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每周“创建日”活动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美家庭、各类科普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我们的节日”、“小城大爱”、“学唱大冶文明歌”、“学习最美奋斗者”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市委宣传部组织“一团十二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在“小城大爱”主题活动中,志愿者们为辖区环卫工、城管、交警队员、公交车司机、建筑工、快递小哥、过路的老年人等免费提供茶水、毛巾、西瓜及防暑降温必需药品,在炎炎夏日给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们送上一片清凉。
目前,我市建立1个志愿服务总队,14个乡镇(街道)和379个村(社区)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特别是村这一级,通过村干部、村庄理事会成员对村庄常住人口进行摸底,通过入家入户宣传,广泛发动乡土文化人才、先进人物、教师、文艺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吸引一大批热心公益活动的、积极主动的村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当中来,实现志愿服务队伍就在群众身边。
组建党员先锋、理论宣讲、青年、雏鹰、巾帼、乡村振兴、法律、文艺、科技与科普队、卫生健康、禁毒禁赌、社会监督等15个特色志愿服务队,主要是发挥市直部门的职能和专业优势,分别由15个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召集参与。
立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实施“群众主体”工作,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组织、社会组织,有力地把群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充分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组建商街自治委员会68个,成立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等各种类型社会组织84个,这些群众组织已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壮大。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2.8万人。这些志愿者队伍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城乡各角落,像“小蜜蜂”一样活跃在文明城里。
此外,我市还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建立文明实践理事会,组建新乡贤志愿者队伍,对接社会志愿服务队伍,有效地优化了志愿服务队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增添活力。
创新载体聚民心
在瑞晟芳香植物育苗园中,记者了解到,育苗园有一栋近5000平米智能化温室大棚,由44个标准化大棚组成,以芳香植物科普知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美好为主题,全部采用智能化通风、温控、灌溉等技术,营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园区内芳香植物繁多、花团锦簇。
湖北瑞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尹海涛对记者说:“我们玫瑰花基地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比如说,苗子成活率,还有我们品种的选择,种植、外围关系的协调等等。”
“对此,茗山乡政府提出可以通过点单,技术服务队下乡来帮助企业解决相关技术难题。政府的技术服务为我们解决了现有的大棚,尤其我们新大棚育苗、水培、物联网建设,还有组培苗成活率等问题,为我们整个的农业种植在前期培苗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减少了成本,扩大了收益。”
今年,我市科协和有关单位先后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30余场,参训人数达2万余人。市科协在“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单个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以及各乡镇(场)、街办、高新区等部门单位,以农广校、农函大、科普学校及科普宣讲团等为平台,积极传播、推广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的先进实用技术;并通过举办种植、养殖、无公害生产、科学施肥、疾病防治等各类培训班,使每个农村劳动力能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盘活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卫生室、调解委员会等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法律服务“七大平台”,分别由1个市级部门牵头运行,若干责任部门配合,在城乡各个阵地、各个领域开展文明实践。
同时,结合农村祠堂整治工作,充分利用祠堂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播乡村文明、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全市已有643家农村祠堂转化为文化活动阵地,覆盖322个行政村。
据了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所、站),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滋有味、卓有成效,成为贴近群众、汇聚民心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系统谋划,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新时尚。
责编丨江楠
值班总监丨刘钊
值班总编丨程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