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路上走出的“大冶速度”

当三千多年前,无数的劳动者在宛如迷宫的矿井下挥汗如雨,一担担矿石源源不断运送到各地,铜绿山的上空,似乎还有着无数的激越回响。

当十多年前,轰隆的采矿声渐渐停息,龙角山、铜山口、铜绿山三镇在行政版图上被撤销,留下的是“矿竭城衰”的喟叹和警醒。

转型,转型!

这是铜都大冶永恒的课题,这道必答题,让大冶人苦苦探索并不断求解答案。

今年“十三五”开局,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优三化”,即生态优先,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活品质化,以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为底色,打造实力大冶、幸福大冶、美丽大冶,这是我市对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对自身发展的精准谋划。

千年铜都,在新一轮发展中孕育变化。活力大冶,从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的1.0版和2.0版,到如今的生态优先的3.0版转型之路,我市转型发展已经迈进新一轮的提档升级。 

一笔一划  勾勒发展底色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在灵魂深处爆发一场“绿色风暴”,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举生态立市的大旗。

“经济是发展了,如果群众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了洁净的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品,天天开宝马、坐奔驰又有什么用呢?”几年前,大冶的决策者曾在大会上发出这样的“幸福反问”。

“告别过去林立的烟囱,以后我们出门就可以逛花园,比城里还好!”11月14日,看着施工人员在土坑、荒地前不停忙活,世代居住在金湖街办吴公旦湾的村民吴细强喜滋滋地发出了这样的“幸福感叹”。

这里,是金湖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工地,项目将投资20亿元,按照5A景区打造。几年后,“千山照平湖,城在湖波中”的美丽景观将在他家门口徐徐展开。

这两个故事,是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真实注脚。生态优先,就是要把绿色放在首位,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

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关停五小企业,坚决拒绝带“血”的GDP,按照十个“一律拆除”的要求,实行拔杆子、拆房子、毁池子、拆机子、平场子,五年累计关停拆除五小企业400余家,基本实现全域无“五小”。

壮士断腕换来了“蓝天白云”,仅此一项,虽年减少工业产值超200多亿元、减少税收近7亿元,但市域优良天气天数由2007年的290天上升到去年的331天,“大冶蓝”频频刷爆微信朋友圈。

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转型道路,着力补齐生态短板。在当好“环保警察”的同时,也当好“环保医生”。

推进山、水、路、林立体绿化,大力实施“五边三化”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植树造林18.76万亩。深入推进“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四大整治工程,构筑生态城乡,先后关停整治矿山12家、生态修复治理矿山8家,完成地质灾害治理6300亩,增加耕地面积1.83万亩。

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以治水为“龙头”,建立江长、河长、湖长、库长、塘长“五长责任制”,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同时,还实行差异化的政绩考核办法,去除了GDP考核“紧箍咒”,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生态优先带来美丽嬗变。2016年,我市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上冯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谈桥村等18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不断优化的环境,为我市构建了一道道生态屏障,也为未来发展扩宽了巨大的生态空间。绿色,是我市发展的底色。

4+1+2体系  挺起产业脊梁

“今年底如期建成厂房主体结构,力争2017年7月份投产,第一辆车正式下线。”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大军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汉龙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上百亿元,是我市建市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了招商引资历史性突破,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工业年产值700亿元以上,税收40亿元以上。

发展就像是一架飞机不断跃升过程,要想腾空而起冲向高空,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推力。大冶的大引擎在哪?大冶人拿出了不一样的气魄。

在最为关键的产业布局上,我市明确了“4+1+2”的体系:“4”即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核心支柱产业,“1”是对接武汉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2”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培育重点。点击,成交。11月14日,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整洁宽敞的交易大厅,轻点鼠标,一笔千万元铜交易完成。“现在日最高交易额超58个亿!”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查俊介绍,自去年10月27日运行以来,交易中心上线客户已达1.8万家,今年交易规模预计累计可达2000亿元,

我市加大招商的力度,成立了35个招商分局,选派了100多名优秀干部奔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武汉城市圈等地区,发挥“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想遍千方百计、历遍千辛万苦”的“千万”精神,积极开展全产业链招商。

随着软硬环境的极大改善,我市变发展劣势为发展优势,加快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汉龙汽车、世能中晶、力诺太阳能等高端制造业及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等一大批“产业大咖”落户大冶。全国百强排名从2011年的97位跃升到2015年度的88位,实现四年四进位,牢牢占据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的位次。

绿色发展  提升GDP绿色因子

大冶的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产业大有可为,更让GDP中的绿色因子不断提升。

“今年肯定游客不少。”11月底,茗山乡老知青农家乐的老板金国兵正忙着打扫装修自己的农家乐,以迎接“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在2014年首届园博会上,他家开办的农家乐,淘到了1万余元,这不,得知芳香文化博览园将在11月份在当地举行后,他心里乐开了花,积极迎接自己的“黄金周”。

2014年9月26日到10月26日,首届中国乡村园博会在茗山乡举办。短短一个月,吸引了百万人来此参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5亿元,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我市正以战略眼光勾勒绿色发展图景,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乡村园博会、果蔬节、玫瑰花节、桃花节、香李节、荷花节……一年四季有花看,一年四季有果吃,激发了农村活力,补齐了农村短板,乡村旅游蓬勃兴起。仅仅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亿元。

按照“工旅”、“农旅”、“城旅”、“文旅”、“休旅”结合的思路,我市逐渐做大做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协调。

2016年8月24日,又有大手笔。当天,我市分别与武汉当代集团、省交投、长江证券、中铁十一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百亿元资金将重点投向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目前,小雷山德丰利达的养老休闲、梅红山庄的中医药理疗、瑞晟玫瑰花基地的芳香疗法、龙凤山的体验式乡村旅游、金华山庄的运动休闲、沼山的乡村公园旅游、上冯古村落的乡愁记忆等组成的“七朵金花”特色各异,扑面而来。

未来几年,我市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将蓬勃发展,成为大冶的支柱型产业。我市力争到2020年,创建一批国家5A、4A级以上景区,建成一批湖北旅游名镇、名村,实现全市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绿色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生态经济、绿色产业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市委书记李修武表示,在“十三五”的征程中,大冶将释放更大的生态引力,赢得更多的“绿色GDP”,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活力,“跑步”进入全国百强第二方阵。(通讯员 良友 学平 文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