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种文化”  打好精神底色

“展示村庄形象,传承村庄文化”,是建设文化礼堂的初衷。也就是说,文化礼堂既是一个对外展示当地特色的平台,也是将自身特色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平台。

采访中,市文体新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送文化”不如“种文化”,发展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贴近百姓,让百姓对文化礼堂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礼堂是乡土文明的传承平台

茶山村刘煌庄离保安镇镇区还比较远,在去的路上便开始讨论起来,这个湾子很有特色,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记者来到了刘煌庄,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和朴素、简洁的文化活动中心。

刘煌庄文化礼堂由刘氏祖祠和刘煌庄诗联学校以及文化广场三个部分组成,而其中的文化活动中心部分,皆由湾子原先的一处小学改造而成。2004年,该校因生源不足而被撤销。在族人的倡议下,村民投工捐资,筹集7万元对小学进行改造,并在内部设置课桌及教学用具,将其办成刘煌庄诗联培训学校。2015年,再次投资28万元,在其基础上改造建成刘煌庄文化礼堂。

“这个湾子对书法、诗词、对联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氛围,上到老人,中到妇女,下到孩童,都能随口对上几联。”保安镇文化馆馆长朱建军介绍。

记者看到,这里的每一扇门两边都写着一幅对联,每一幅对联的字体不同,而忙完活儿后,来到文化礼堂的村民,喝喝茶、对对联,写写书法,已经成为庄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68岁的村民刘道富介绍,在2013年,该村评选为“湖北省楹联文化之庄”,2014年又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之庄”。

“平平仄仄唱刘煌,境泰人和世代昌。”说起庄子里的诗联文化,还要追溯至光绪期间,当时在科场上取得功名的有109人。村庄办了二所“义学”,凡适龄弟子均可免费入学。当时读书风气很浓,每到三更,一进刘煌垅到处都可听到琅琅书声。有些人家藏书颇多,“金玉盈箱,诗书满楼”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而庄子吟诗对句的风气非常盛行,师生和诗,学友和诗,夫妻和诗,母子和诗,兄弟姊妹和诗,一时传为佳话。

至今,刘煌庄自编出《刘煌庄诗词选》《刘煌庄楹联选》《刘煌庄诗联》三部专著。全庄诗联创作者达87人,其中有国家级诗词学会会员2人,湖北省级学会有5人。“每年寒暑假,在外上学的年轻人回来了,也会在这里学习书法、诗词楹联,这已经成为庄子的一个传承文化,将一代代的传承下去。”78岁的刘正祯说。

如今的刘煌庄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保安镇乃至大冶的文化品牌,而文化礼堂让这个品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礼堂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家园”

许多年前,有人形容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生活是“街头摆个案子(台球),桌上放个框子(电视机),逢集(集市)赶个场子”。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就会为“黄毒赌”肆虐打开方便之门。没有了“精神家园”,农村走向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春光村黄秀周庄在以前是一个很平凡的庄子,不像刘煌庄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但村民渴望精神建设的需求是一样的。“自己没有特色,就去学习,学好做强,成为自己的特色。”当时的黄秀周庄族人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1年,黄秀周庄号召下,全庄40多名青年武术爱好者在大冶市武术学校经过三个多月的集训,成功组建龙狮武术队,至如今庄子已经发展了32人的舞龙舞狮队,以及38人的威风锣鼓队。在全庄的努力下,从最初在大冶一中体育馆举行表演,再到参加黄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表演,到如今已经两次前往北京参加非遗展演,成为了庄子对外的展示,成为族人心里的自豪。

“而在黄秀周庄的文化礼堂也成为族人平时训练、表演的场所,我们自己用努力拼搏创建了属于族人自己精神家园。”黄秀周庄队长黄泳道说,2016年黄秀周庄文化礼堂评为“大冶十星级文明文化礼堂”。

而在自身文化的传承上,就不得不提到保安镇枫林村尹解元湾。如今说起尹解元湾,许多人就会想到石雕,作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石雕已经成为尹解元湾的品牌象征。

走进尹解元湾,展现在眼前的石雕文化广场,文化礼堂,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俱全,大街小巷青石板铺成道路四通八达,亭台楼阁,飞龙走凤,小桥流水,古朴典雅。恍若置身于石雕王国。而湾子刚刚建成的文化礼堂,从设计到建设,尹解元湾将石雕元素充分的融入到文化礼堂中。

该村书记尹章焱介绍,文化礼堂是在原始的祠堂上改造建设的,为了让族人有归属感,祠堂的设计到花纹的雕刻,都经过了全湾的通过。“下一步,还将规划打造石雕古村落,石雕一条街、石雕工业园以及石雕非遗传承基地。同样也是为了展示湾子的石雕技艺,让后来的年轻人了解并传承这项文化。”

文化不同,文化礼堂风格不一。然而,农村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告诉我们:文化礼堂,正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冯升 文 朱昶俊 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