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我市地方文化特色,选取耳熟能详的经典文艺作品,并与活跃在我市文艺界的知名人士联系、沟通,推介本市文艺作品特色,特设此栏与读者共同分享。
金牛街·金牛人
■胡燕怀
金牛人从来不叫金牛镇而叫金牛街。乡下人去镇上赶集、办事,叫“去街”,镇上称自己是“街的”。
所谓“街”,也就是一条东西长约两华里的石板街,虬川河穿镇而过,把街拦腰切断,河东边的叫东街,河西边的自然就叫西街。
我对金牛街最早的记忆停留在解放初。金牛号称“五县通衢”,是个水旱码头,那时的金牛街商旅繁盛,大桥两侧的勾栏上大言不惭地镌刻着“万里通津”四个古隶。虬川河丰水时节,小火轮可以从鄂州过樊口闸经梁子湖笔直驶到金牛街的河埠头;镇外的公路东连保安、铁山,西达贺胜桥连接粤汉铁路;公路上偶有汽车跑过,不过那时的汽车靠烧柴油驱动。金牛街是周围五个县的货物集散地,石板街两边商铺鳞次栉比,搭山共界,一家挨着一家,都是可上可卸的活动门板,当街一个曲尺形的柜台。金牛街做生意的人多,后来就得了个不知是褒还是贬的诨号“金牛客”。那时金牛街比较出名的商号有卖广货的郁源茂吴家,卖千张豆腐的邱源盛,做餐饮的大生馆,做酒的叶家巷黄家,开面坊的饶家等等。
邱家的千张皮子薄如蝉翼,但是非常筋道;包皮子的布每包完一次都要拿到河里去洗,晨午黄昏,总可以看见邱家的伙计站在河埠头边,用力甩动着那一丈多长的白布,砸在河边的红砂石上,发出“啪!啪”有节奏的声响。我对大生馆的印象也蛮深,小时候好吃跟着父亲去吃过几次,它开在西街大桥头。推开临河的花窗,便可见河上舟楫往来,听桨声咿呀,观远处田畴沃野、阡陌纵横,酒客们一边品酒一边观景,煞是赏心悦目。金牛街的小吃也很多。有一个老汉挑担卖鱼丸,一头是鼎罐灶一头是案板,每天夜晚穿街走巷敲梆子叫卖,一角钱一碗,配上鲜绿的小葱,味道极其鲜美。最难忘的味道是大桥头的炸油粑,外面是糯米粉,里面包绿豆沙的馅,吃的人很多,所以金牛街便流传下来一句“过了大桥想油粑”的俚语。
除了东街和西街,金牛街还有一条“短街”。短街实际是西街的一段,位于大桥和小桥之间,是金牛街的商业中心,按现在的说法是“步行街”,金牛很多有名的商号都集中在这里。这些商号大多是前店后厂或者前店后仓的格局,小的时候我们嘴馋,常常偷偷潜入到后面的仓库里去,那里有很多吃的东西,比如整包的砂糖、芝麻饼等,用小刀将麻袋割开,敞开肚皮去吃。如果被逮住了,商家并不打责我们,顶多拎着耳朵送到家长面前,让家长掏钱赔偿。
金牛街只有短街和大桥上有路灯,那是一种六角的玻璃方罩煤油灯,每天的添油、点灯、灭灯都有专人负责,费用据说由公家承担。短街和大桥两侧桥头是夏夜纳凉消暑的最佳去处。每天夜晚,各家各户的竹床就早早搬到了这里抢占位置,横七竖八,街上和桥上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通道。一壶酽茶,一把老蒲扇,大人们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我们这些伢崽夹在大人堆里听,渐渐就晓得了一些历史上的兴亡更替和本地的传说掌故。那时夏天穿的拖鞋都是各家自制,木板上钉一根带子,类似于日本人的木屐。行人在狭窄的通道中穿行,木屐在石板街上踏出“噼啪!噼啪!”的声响,仿佛是为大人们的夜话助兴。
说金牛街不能不说虬川河。虬川河是我们儿时的乐园,犹如后来读到的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我们在河里摸鱼抓虾,河边常常停泊着上游放下来的竹排,潜到竹排的底下,有时能抓到一两斤重的鲶耙。我们还有一种独特的“鱼”方式,就是拿一块纱布中间挖个洞,然后蒙在一个搪瓷脸盆上,在洞口周围抹上麦麸或糠皮,然后埋入浅滩中。鱼游到洞口这里,就会从洞口钻进盆里去吃食。起盆的时候必须轻巧快捷,第一步先用左手飞快捂住洞口,然后右手拎住盆沿慢慢提起,倾斜着将水倒出,鱼就困在盆里了。夏天的时候我们泡在河里,学会了各种游泳姿势,狗爬式或自由式,也有少见的蝶泳和蛙泳。我们还特别爱在人前“炫技”——众目睽睽之下从大桥上勇敢地往下跳水。大家站在大桥栏杆上,面对着满大街走过的男人和女人,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扎到水里去,常常把小胸脯砸得通红。
金牛街还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记忆中解放初期金牛街的票友活动非常活跃,成立了业余剧团,京汉楚都有。母亲是北平人,解放前夕怀着我,跟随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里当军医的父亲,从北平回到金牛街。母亲一口的京腔京韵,自然唱京剧青衣;父亲则唱京剧里的铜锤花脸,俗称“黑头”。其他唱汉剧或楚剧的有陈伯(陈汉生之父)、肖伯(肖仁和之父)、吴伯(吴培之父)和万幼灯、万盏灯等人。那时演出很频繁,我也从小就跟着去赶场。金牛街热爱文艺的业余积极分子一代接着一代,一茬接着一茬,拉二胡的,吹笛子的,敲扬琴的,搞创作的,演出的,数不胜数。一个小小金牛街后来出了许多文化名人,作家,诗人,我想是不是也与这种从小的文化艺术熏陶有关呢?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我的小说里就有一个单独的《青石街笔记》系列,写的全是我熟悉的金牛街上的人和事,景和物。比如开“普庆诊所”的胡医师,刻章子的贺家,卖广货的郁源茂,吴家的少爷……等等,他们后来都成了我小说中的原型人物。
改革开放让金牛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金牛街已经完全现代化和商业化了。石板街没有了,代之以柏油马路;粉墙黛瓦、搭山共界的铺屋没有了,代之以高楼大厦,霓虹灯闪烁;城市里面有的现代化商场、超市、快餐店等等,金牛街全都有了。
作者 | 胡燕怀
责编丨朱学东
编审丨柯少杰
总编审丨柯梦然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