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大冶顶压前行、负重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锚定“当好主力军、建成节点城、奋进五十强”目标,以共同缔造为理念和方法,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八大行动”为总抓手,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全力以赴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有力应对多重挑战,有效实现多重目标,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极为不易的优异答卷。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第57位,较2022年前进10位,向着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的目标阔步前行。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稳增长,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金上至湖北正负800千伏特高压项目开工现场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2个,投资总额1120亿元。新开工项目157个,投资总额741.57亿元。国家重点工程金上至湖北正负800千伏特高压项目,在大冶举行开工仪式,并在大冶建设换流站。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
劲牌小满封藏节
消费市场激发活力。举办“荆楚购·年货节”、劲牌小满封藏节等10余场促消费活动,发放“2023惠购湖北”消费券1137万元。发放购房和契税补贴7979万元,房地产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
要素保障精准有效。累计减税降费退税3.21亿元。报批建设用地7079亩,供应土地1.2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372亩。15家银行机构向960家企业授信195.89亿元、贷款80.59亿元。
对上争取持续加力。全年争取国家政策项目54个,争取资金129.12亿元,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在黄石地区排名第一。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强动能,转型升级走深走实
优势产业集群强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发展,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75%。我市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县市、全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成效明显县市。
传统产业技改焕新。实施华鑫实业超低排放综合改造、尖峰水泥生产线节能化改造等技改项目60个,完成技改投资38亿元。
市场主体焕发活力。新增“四上”企业199家,在库“四上”企业达到968家;新增市场主体15157户,累计达到10.8万户。
园区平台做大做强。大冶湖高新区园区扩园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在国家级高新区年度考核中排名前进14位。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投资61亿元的央地合作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吾悦广场璀璨夜景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吾悦广场盛大开业,有效推动消费升级。我市入选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对外开放加力提速。武阳高速(大冶段)建成通车,全市各乡镇、街道实现15分钟就近上高速,大冶融入武汉都市圈融合指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激活力,改革创新出新出彩
重点改革持续推进。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16项省级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等28项自主创新改革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国企改革。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市15项改革事项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点名单,创建数量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市、区)排名第一。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我市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湖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优生态,绿色画卷更新更美
流域综合治理纵深推进。科学划定47个五级流域治理单元。完成全市水网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六湖连通”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地表水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大气治理项目196个。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开工
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推进。加快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深化推进林长制,完成新造林7.5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2.3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茗山乡获评“湖北省森林城镇”。
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加快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度,完成全市冶金灰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我市获评“全国自然资源(矿产类)节约集约示范市”。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塑品质,城市建设提速提质
城市功能更完善。统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8个、改造面积52.4万平方米。墈头老街改造大力推进。
东风路西延道路建设情况鸟瞰图
城市运行更通畅。东风路西延、湖滨路跨湖大桥等路网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城乡中心客运站建成投用,大冶北站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
城市治理更高效。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资格复核。率先在全省县(市、区)中开展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促振兴,美丽乡村共建共享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新增高标准农田3.84万亩,粮食总产量25.52万吨,同比增长2.24%。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金牛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罗家桥街道政务小屋
共同缔造深入推进。探索了政务小屋、幸福食堂等17把共同缔造“小钥匙”,红色驿站、“民情通”平台等经验获全省推介。
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实施美丽城镇项目49个。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完成75个行政村进村入户工程,改善提升供水受益人口6.5万人。我市获评“省级传统村落连片保护示范县”。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提效能,自身建设从严从实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践行“四下基层”要求,政府系统解决“三张清单”问题900余个。
依法行政有力推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2件,政协委员提案69件,办复率100%。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增福祉,民生保障用情用力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081元、28615元,分别增长5%、8%。我市入选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工作试点,获评全国“童伴妈妈”项目标杆示范县。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组建省、市级教联体10个,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07%。
医疗事业提质发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众参保率达到100%。“323”攻坚行动工作经验全省推介。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文旅事业加快发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获评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新馆正式开馆。我市获评“荆楚文旅名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我市获评第一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大冶湖学校
“十件实事”扎实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和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9000余个,大冶湖学校正式开学。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挂牌接诊。新增充电桩500个,新建、提档“四好农村路”245.62公里。大冶就业促进中心、尹家湖生态公园、码头路桥头文化公园、城区绿化提档升级等项目全面完工。临空医院、临空学校、大冶湖文化综合体等项目按序时推进。
市人民医院新院区
2024年预期目标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五十强的决战决胜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在新征程上,我市将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更大力度强信心、稳预期。更大力度扩内需、促增长。
更大力度抓改革、激活力。更大力度防风险、守底线。
更大力度惠民生、保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推进百强再进位,冲刺全国五十强。
2024年主要工作任务
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集群强链、梯队培育。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工程三年行动,力争新增“四上”企业200家。加快推进科技赋能、数智转型。加快推进改造升级、扩绿增效。
突出扩大投资、激活消费,全力巩固经济增长态势。精准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135个,总投资额1200亿元,新注册项目120个。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倾力支持市场主体。
突出先立后破、深化改革,全力增强经济社会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突出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力拓展开放共赢空间。支持大冶湖高新区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力争2024年在全国高新区排名再进5-8位。支持临空区打造高端临空制造业高地。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突出统筹谋划、集中发展,全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持续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城乡融合、协同融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完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突出倾情倾力、可感可及,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力守护人民健康。常态推进文明创建。加快文旅事业发展。
突出风险防范、精准施策,全力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守牢经济安全底线。守牢社会安全底线。
十件民生实事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启动青龙山公园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大箕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完成大冶湖“两岸三桥”环境提升工程,湖滨路跨湖大桥建成通车。加快推进红星湖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及罗家桥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大冶湖学校小学部、大箕铺镇小箕铺小学,改建实验中学教联体金湖中学校区、实验二中,完成大冶一中临空学校建设;新增学位4600个。
加大就业培训及企业融资帮扶力度。全年提供公益性岗位1500个,完成各类技能培训5000人;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1亿元以上,提供4亿元以上小额创业贷款担保服务。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墈头老街核心区(一期)改造竣工、重新开街;完成5个片区7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5129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0部;推进怡和社区万圆小区等新建小区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融合试点。
持续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示范片试点1个;完成保茗线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改造四好农村公路300公里;持续开展“绿满铜都”行动,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0万亩;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增自来水供给村30个。
持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2个、幸福食堂12个,提档升级农村日间照料中心3个,新增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310户;全市新建托育机构10个,新增托位600个。
完善基础医疗服务保障。完成大冶市数智化病理中心建设;完成村级卫生室提档升级80个以上;完成熊家洲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新大冶人”、青年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落实购房补贴、契税补贴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新增停车泊位2600个;新增充电桩400台套;新建、改造人行天桥2座;打通断头路2条,S315大箕铺段与开铁区对接,316国道61.9公里全线贯通。加快推进“两纵一横”建设。茅圻公路建成通车。
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和文旅产业发展。深入挖掘传承青铜文化,启动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和4A级景区建设,完成四方塘遗址保护展示和游客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加快上冯景区、沼山景区创建4A级景区步伐。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