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城乡融合】茗山乡:不误农时不负春 高标准农田建设忙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茗山乡抢抓农时,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翻新、道路配套等工程,将零散“粮田”整合为连片“良田”,为粮食稳产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3月29日,记者走进茗山乡中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台台大型机器在农田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忙着开挖管沟,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天气好,混凝土干得快、泥土也好开垦,现在土地平整已经基本完成。”茗山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周亚东正在田垄上督办建设进度,他表示,进入3月,气温明显回暖,乡里抢抓时间节点,安排了数台机器同时开挖,充分调动周边农民参与,并强化工程监管,全面加快了项目进度。

据介绍,茗山乡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施工区域为700亩,涉及中门、上汪两个村,包括1600米道路、灌水渠、农田供水排水管道等子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70%。

“高标准农田不仅仅是农田建设,还有水利设施的改善、田间道路的拓宽,让大型农机得以方便作业。”在现场指导的市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项目专管员崔静雯介绍道,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主要是让田地实现“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这样非常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为提高粮食产量、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节省种植成本、高效节水等奠定了基础。

记者站在田埂上远眺,只见该村原本零碎的“巴掌田”已不见踪影,变成了田块规整、道路畅通、灌溉便捷的高标准大田块。

“建设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最开始入场施工时较麻烦,700亩土地分散在全村各个村民小组,农机根本进不来。”周亚东指着眼前连片的田野感慨道,“现在合并成大田块,别说挖掘机,收割机、插秧机都能撒开腿跑了。”

沿着正在修建的1600米生产路前行,工人们正忙着在田垄间预埋排水管。周亚东表示,这是项目最后一道工序,等管道接通后,上游的灌溉水就能顺着管网流到每块田里,再也不用担心“上游灌饱、下游干涸”的老问题了。

暮色西沉,最后一车混凝土倒入排水渠。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茗山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笔,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