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反面曝光】清明出游“煞风景”、文明旅游刻不容缓

清明,本是一个缅怀先人、踏青赏春的美好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前往墓园祭祀,或投身大自然的怀抱。然而,在这一片和谐与美好的背后,却总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污点”般破坏着清明的氛围,严重影响了旅游环境和形象。

一、祭祀“烟火”,烧不尽的隐患

某景区因祭祀者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火种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山林火灾,尽管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将火扑灭,未造成严重后果,但那一片被烧焦的山林,仿佛是大地愤怒的伤疤,警示着人们这种行为的危险性。这些人只图一时方便,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对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

二、自然“伤痕”,毁不掉的美景之殇

在一些风景秀丽的山林景区,我们时常能看到游客随意采摘花朵、践踏草坪,甚至为了拍照,不惜折断树枝、破坏植被,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变得一片狼藉。还有游客在山林中随地丢弃垃圾,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烟头随处可见。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景区的美观,还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更有甚者,完全不顾森林防火的规定,在山林中野炊、吸烟,给山林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文化“亵渎”,抹不去的历史之痛

在一些博物馆和历史古迹中,我们发现有游客不遵守参观规定,随意触摸展品,在文物上留下指纹和污渍。甚至有部分游客在古建筑的墙壁上刻字、涂鸦,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和美观性,也对历史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每一件文物、每一处古迹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去欣赏和保护它们,而非破坏和亵渎。

四、公德“缺失”,掩不住的行为之丑

在公共场合,有人大声喧哗、吵闹,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还有游客与景区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对工作人员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打人。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旅游秩序,也反映出部分游客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和文明素养。

清明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希望的节日,我们应该以文明的方式去缅怀先人、欣赏美景、感受文化。上述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旅游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全的旅游环境,让清明的美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通讯员丨雷  坚

责编丨胡亚丽

编审丨吴海燕  於玥汐

云上大冶政务服务邮箱:

zwfw4567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