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扬帆立潮头 “冶商精神”生光辉

经过铁手、铁腕、铁心整治,如今的大冶已成为商家投资的沃土。在“引进来”的同时,大冶也“走出去”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自强睿智、克难攻坚的铜斧精神;他们拥有变中求新、新中求优的熔炉精神;他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搏击商海、勇立潮头。他们就是冶商。

商海弄潮  “冶商精神”铭于心

早在去年九月下旬开始,今日大冶就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天下冶商》,讲述冶商的创业故事,充分挖掘冶商的传奇,展现天下冶商的魅力,探冶商之源、寻冶商之迹、觅冶商之道、究冶商之魂、聚冶商之势、兴冶商之业。营造“爱商护商亲商”的投资氛围,形成“关注大冶、投资大冶”的正能量。

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在全国成立异地大冶商会。为此,我们再次派出了采访组,奔赴全国各地对冶商进行深度采访,挖掘冶商们的成长历程以及一些先进典型,发现冶商们在创业路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或酸甜,或苦辣。

纵观我省商会,湖北已成立“天下楚商总会”,仙桃市已成立“天下沔商总会”。天下冶商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哪里有矿哪里就有大冶人,冶商一起抱团取暖,一起共谋发展。在全国新商帮纷纷崛起和激烈博弈的大背景下,冶商有后发之势,冶帮有信心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全国其它商帮,弄潮世界经济峰尖。

大冶,一座有着3000多年冶炼史的矿冶名城,3000多年的矿冶之光烘托出今日大冶的“百强”光辉,3000多年的矿冶之路磨砥出大冶人“敢于争先、勇于尝试、忠于道义、乐于奉献”的精神标识。

也正是因为秉承着“冶商精神”,带着一股敢闯的劲儿,冶商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群体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大冶人的自信心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后迸发出夺目的光芒。大冶人的霸气勇气,霸蛮血性,胸怀天下,敢为天下先和青铜文化的底蕴在冶商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坚持创新   终成一番大事业 

创业需要勇气。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激励下,社会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民营企业大量涌现,这给许多准备创业的年轻人创造了极好的外部环境。

当时还在国有研究机构任职的汪加胜正准备大干一场。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学韩丽娜一起翻阅资料、收集信息,发现在国内基础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背景下,铝塑管热熔胶有着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一搏。目标选定后,汪加胜立即辞去了收入稳定的国有研究机构职位。

创业初期没有资金,汪加胜的父母把家里养了几年的猪给卖了,再从亲戚借了一点钱,就这样凑了2万元的创业资金。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干劲以及高等学校严格培养出来的科研实力,汪加胜在一间租借来的小车间里成立了鹿山公司,将仅有的2万元全数投到研发之中。

几经磨难,鹿山公司终于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解决了资金、技术、市场、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开发出的铝塑管热熔胶产品质量,迅速突破多个跨国公司的产品质量水平,一举成为国内最先开发成功的产品。

“科技,因您而变”,是鹿山公司一直坚持的创新理念,如今,鹿山新材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性的科技企业之一。

汪加胜告诉记者,鹿山公司现有3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年产功能聚烯烃热熔胶材料40000吨、年产光电胶膜3000万平方米的能力。鹿山新材建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热熔胶粘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与此同时,荣获了“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广东省专利金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名牌产品”、“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该公司也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共申请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已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

经过18年时的艰辛拼搏,汪加胜把鹿山从一个蜗居于小车间的公司,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功能胶粘剂行业享有盛誉的民营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其所创造的财富,也从2万元涨至惊人的8亿元。

敢闯敢拼 从不惧怕困难

1984年,黄浩胜与很多年轻人一样,为了让未来道路走得顺畅,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通过在湖北某专业学校纺织专业的系统学习,他掌握了纺织业的专业技能知识。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湖北一家国营纺织企业工作。在工作的几年里,黄浩胜从底层做起,将理论知识不断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他的进步也得到了企业领导的赏识,这对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成功就在不远处。

然而,天不遂人愿,面对上世纪90年代的纺织企业改制,黄浩胜所在的国营企业陷入了艰难的运营状态。眼见企业濒临倒闭,黄浩胜经过长时间的痛苦挣扎,选择了背井离乡,南下广州。

那么,在完全陌生的广州,他是如何积累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呢?“1998年,我在广州汇泰东路市场开设了第一家布行,生意一直很好。”布行开业不久,黄浩胜注意到,人才和工艺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在广州地区,这两大要素的资源既丰富又精良,服装产业配套设施及产业链都非常成熟。因此,他决定在广州开办服装加工厂。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路,黄浩胜微笑着对记者说:“创业的艰辛,每件事都让我记忆深刻,这里面有太多的感慨,无法提及。过去的事情过去了,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我们从中不难体会,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和陌生的市场,当年那个单枪匹马南下的年轻人,一定付出很大的勇气,经历了不小的挫折。

作为土生土长的陈贵人。南下创业的这些年里,黄浩胜始终不忘自己是大冶人。2006年,大冶吹响了城市转型号角,向各地客商抛出“橄榄枝”,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那一年,时任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和陈贵镇的相关领导,多次对黄浩胜登门拜访,让他感动不已。“没想到大冶招商引资的热情这么高。”经过多次深入交流,黄浩胜决定回大冶进行二次创业。

打定主意之后,黄浩胜就开始忙活起来。2010年9月12日,陈贵纺织服装项目入园签约仪式在新塘镇举行,2011年2月27日,顺富纺织服装项目业正式在陈贵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由香港愉景纺织整理织品、广东佛山市西樵德伟业加弹织造、广东浩生纺织服装三大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选择陈贵,除了有家乡情节,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政策、环境、服务吸引了我。”黄浩胜如是说。如今,顺富纺织的年产值已达数亿元,实现一条龙配套体系,即织布厂、染布厂、整理厂、动力燃气厂、污水处理厂及品牌运营6大体系。

信义为先 真诚铸就成功

成建钢,1970年出生于大冶金山店,中专毕业后,在黄石一家工厂从事地砖颜料配色工作,并成为销售部经理。那时,他以为生活就这么平平淡淡过下去,直到2003年,成建钢去了一趟南昌。

“在2003年偶然一次旅游的机会,我姐姐带领我参观了一下他们公司,同时也跟我探讨了一下今后发展的道路,触动了我出来发展的动机。”成建钢说,当时姐姐、姐夫已在南昌打拼多年,并成立了自己的陶瓷建材销售公司。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成建钢,毅然辞去了当时的工作,前往南昌跟姐姐、姐夫一起打市场。刚开始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往往为了一个小单子要跑很多回、找很多人。虽然很艰辛,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说起在外这么多年最难忘的事情,成建钢说,“有一个单对我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也引领了我今后做业务的一些思想的战略方向。刚开始找对方时,人家对我们不理不睬。因为近20次的拜访,最终感动了他们,也促成了我第一个3万块钱的订单。”成功拿下这个订单,对成建钢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他说,“因为真诚,让我做成这笔订单。”

真诚,成了成建钢与人洽谈合作的核心理念。三年前,某公司有项600万的订单,众多经销商跃跃欲试。可在商谈时,对方提出了很多让经销商们觉得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其他人往往解释几句,甚至敷衍了事之后就离开,但是成建钢却耐心地逐一进行讲解指导。“因为当我们做这个订单的时候,不光是充当了一个供货商的角色,同时也成了一个指导者的角色。我们当时常规的业务这种拜访,只是商务性的洽谈几句,就会找个时间离开。但是我们在这个业务当中,对业主提出的任何疑问的信息,一些问题,都很细致、详细地进行了回复。所以他对我们这个做法非常认可,他认为我们是在帮助他们,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易关系。这个单子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做了三年。”成建钢如是说。

如今在江西南昌的陶瓷界,说起成建钢,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用一片真诚,不但为自己的臻如企业赢得了市场,而且也获得了合作者和同行的肯定。(今日大冶 记者 潘雪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